首察过缓过速,次详属虚属实

名医简介

曹鸣高(1907〜1985),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心动过速与过缓,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有关,其病位主要在心。心脏功能的活动与气血的运行不息有密切联系,气血虚衰,或痰火、痰饮上犯,或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心动节律的过速或过缓。但不论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在病机上均有虚实两个方面,其治法用药也有较大的差异。

心动过速

实证其脉滑数有力,舌质红,苔黄,面红气粗,性躁易怒,心烦不得卧,便坚溲赤,多由痰火扰心,心阳独亢,心神不安所致。治宜泻火涤痰,清心宁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黄芩、莲子心、远志、朱砂,痰火清则阳自降。

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挟肝火,酌加龙胆草、丹皮、黑山栀;阴血素亏者,可配伍生地、白芍、阿胶以兼护心阴。

虚证其脉数而细软无力,舌质嫩红或边尖红有裂纹,苔薄黄,颧红或面色无华,筋惕肉哨,寐少梦多,心烦盗汗,头晕口干。因阴血亏虚,心失所养,阴虚则阳浮,心神不宁所致。治宜滋养心阴为主,可仿加减复脉汤、天王补心丹加减,阴复则阳自潜。

如心中火动,甚则心痛,可加生龟板以通阴维,灵磁石以镇心气;汗多加煅龙牡;若病久根深,阴虚及阳,以致心气不足,心阳亦为之虚衰,则当滋阴助阳为治。辨证论治,勿拘于数脉主热证、阴虚。

例1唐某,女性,28岁,1980年3月24日初诊。

1975年曾患“急性咽峡炎”,不久又患全身关节游走疼痛,伴发热、心悸,血沉增快。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热”,用激素及青霉素治疗症状改善。以后常因受凉而诱发,去冬以来,乳蛾常发,全身关节游走疼痛,痛处怕怜,心悸,气短,动则喘促多汗,怯寒畏风,卧床不起,伴有低热,咳吐多量粘白痰。口服激素已2月余,肌注青霉素10天余,疗效不显著。刻诊:面色红胖,舌质偏红、苔薄,脉弦数。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偶闻湿性P罗音,心率12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P2>A2。血沉54mm/第1小时。心电图示:①Ⅰ°房室传导阻滞;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③窦性心动过速。X线胸透:双膈肌抬高,双肺纹理增粗。综合病史分析,病由痹证日久,内舍于心,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失于温养。治予温养心阳,佐以祛风除湿通络。并嘱停服激素。

熟附片6g、大生地15g、炙甘草5g、生黄芪15g、炒防风5g、威灵仙10g、左秦艽10g、制豨莶15g、鹿衔草15g、川桂枝6g、杭白芍10g、干地龙10g。

二诊(4月3日):药后心慌得减,每日可以下床活动2〜3小时,关节冷痛减轻,面红,大便不实,日行1次。舌苔偏红,苔薄,脉弦。治守原方出入。

原方生地改熟地15g,去威灵仙,加炒白术10g。

三诊(4月23日):服药调治以来,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心慌心悸亦减,已能下床料理家务,咳嗽亦止,惟操劳过度后仍心慌多汗,平时怕冷,舌质红润,脉细弦数,心率80〜90次/分。复查心电图:1°房室传导阻滞消失,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仍守上方,复入培补肝肾之品。

熟附片6g、大熟地15g、炙甘草5g、生黄芪15g、川桂枝10g、炒白芍10g、炒独活10g、桑寄生15g、骨碎补10g、厚杜仲15g、川续断12g、干地龙10g。

心动过缓

实证其脉迟而细弦,舌苔白腻,胸闷气急或有心痛彻背,面晦神疲。多因痰饮上犯,心阳痹阻,阴邪窃踞阳位,影响气血运行。以邪实为主者,治宜通阳泄浊宣痹,方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麻附细辛汤加减,浊阴除则痞结通,而阳气自伸。

如中挟瘀血,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者,宜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药等活血化瘀。

虚证其脉沉细或大而无力,舌质胖大或淡紫,苔白,面白唇绀,心慌,心痛,胸闷,气短似喘,自汗怕冷,神疲懒言。此乃元气虚馁,心阳不振,阳微不运,而以阳气虚为主。曹氏分析其心阳虚衰之病理基础,指出:欲养其心,需运其血;欲运其血,需温其阳。故治当温阳益气,一般以参附汤为主方,汗多者加龙牡,阴阳俱虚者合炙甘草汤。

例2闵某,男,年逾花甲,1972年6月初诊。

患高血压已15年。1964年查心电图示窦房结传导阻滞,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现胸闷,宛如石压,阵发性心前区绞痛,呼吸困难,子夜心率26次/分,迷睡,推之方醒,脉细软迟,至数不匀,苔白垢腻。病属胸痹,浊阴凝滞,痹阻胸阳,阳微阴盛,心失温养,鼓动无力,气血运行迟缓,故以参附汤温补心阳,瓜蒌、薤白、桂枝通阳泄浊,佐郁金、菖蒲以化痰开窍,桃仁、红花、杏仁、三七活血通脉,炙甘草以益心气。

服药20剂后,胸痹心痛大减,子夜心率增至34次/分,白天40次/分。尔后随症略事增损,调治4个月,症状消失,心率增至42次/分,续进调养气血之剂,6年间多次随访,行动一如常人。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
2
本条ID:15089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