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陆南山(1904〜1988),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著名中医眼科学家。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在眼底病变范畴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对于一般性的初病患者,可用健脾利湿法治疗,而对陈旧性病变,眼底病灶区的水肿稍退,或完全消退而视力仍未提高者,或反复发作而不易痊愈者,则需在辨病中结合辨证,也就是观察眼底病灶区有无水肿及水肿程度如何,更须注意是否反复发作,然后再结合全身的体征详审,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症用药。
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以纠正“脾虚水湿”为主导,在辨证与辨病结合中,有如下规律。
1.病系初发,初诊时无全身不适,仅见眼底黄斑水肿。在辨证时,则以眼底水肿为主。眼底水肿的病因,乃脾虚水湿上泛所致,治以五苓散为主的健脾逐湿升阳法。疗效尚属明显。
例1潘某,男,25岁。1972年8月21日初诊。
左眼患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已近2个月,在某医院住院治疗47天,曾用较多的西药,包括静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周,以及口服地塞米松等。检査:右眼视力1.5,左眼视力0.4。右眼底正常。左眼外表正常,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泽正常,视网膜黄斑区有明显水肿,生理凹陷反光消失。平面视野检査,有比较性中心暗点。诊断:左眼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证属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湿上泛,从而眼底黄斑区出现水肿。治宜五苓散加味,以资健脾逐湿升阳。
处方:
二诊(8月26日):上方已服5剂。眼底检查:黄斑区水肿依然存在,生理凹陷反光消失。但自觉症状的中心暗点大有改善,原方继服。
三诊(9月8日):上方又服14剂,左眼视力恢复至1.2,眼底视网膜黄斑区水肿消失,生理反光明显出现。为巩固疗效,改服明目地黄汤加味:
上方连服14剂,病已痊愈。
2.病程已久,反复发作,且全身体质较差,眼底局部仍有轻微水肿者。治宜扶正祛邪,用五苓散加党参、黄芪、苍术、楮实子、菊花等。待水肿明显消退,再用滋补肝肾之剂以求明目。
例2周某,男,38岁。1973年6月16日初诊。
8年前两眼次第反复发作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右眼最后1次发病于1年前,最近始告痊愈。左眼于4个月前复发,经他院用激素治疗,迄今未愈。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7。两眼外表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生理反光存在,有陈旧性渗出。左眼视网膜黄斑区水肿,生理反光消失,有细点状渗出。诊断:左眼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左眼黄斑水肿已达4个月之久。脉象濡弱无力,舌苔薄白。属脾失健运,水湿上泛。且数年来复发频繁,病象虚证已见。拟培扶正气,消逐湿邪:
二诊(6月27日):上方已服10剂,左眼视力1.0,但眼底黄斑区反光尚未见到。仍以原方继服。
三诊(7月7日):上方又服10剂,左眼黄斑区水肿明显改善,生理反光已隐约可见,视力右眼1.2,左眼1.0。患者欲回外地,故除建议上方继服数剂外,又拟滋补肝肾之明目地黄汤加味,配合成丸,带回继服,以巩固疗效。
上药炼蜜为丸,每日服9g。
3.对于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则以观察眼底的局部症状作为辨证依据;全身症状重于局部眼病时,在辨证中即着重于全身症状,先求得全身症状的改善,则局部眼病亦可由此迎刃而解。
例3陈某,男,40岁。1975年1月14日初诊。双眼在2年前均患中心性视网膜络脉膜炎,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愈。因最近视力下降而来诊。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5。两外眼均正常。右眼黄斑区有陈旧性渗出物痕迹存在,中心反光甚弱,虽未见明显水肿,但自觉有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左眼黄斑区有陈旧性渗出物痕迹,中心反光明显。诊为两眼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患者经常失眠,怔忡,疲倦,耳鸣,头部似有空虚感的隐隐作痛,进食后胃部不适,且有呕吐感。脉濡弱无力。此为心脾两虚,治宜滋养心脾而鼓动少火,使脾阳得运则上气可足,诸恙自愈。药用:
二诊(1月21日):上方连服7剂,右眼视力0.5,左眼0.6,两眼视网膜黄斑区无明显变化。两眼视物比较清晰,右眼中心暗点缩小。头痛、耳鸣、呕吐感等均消失,失眠略有改善。原方加钩藤9g、再服。
后其家属来说,眼病自觉症状已改善,已回外埠原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