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审肝郁阴虚,出血辨热扰血瘀

名医简介

庞万敏(1935〜),河北邢台地区眼科医院主任医师。

治视神经萎缩重在和肝用家传经验方宜乎灵动视神经萎缩治之不易,余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常以和肝法治疗本病,疗效尚满意。

一、明辨肝郁阴虚

视神经萎缩属于中医“青盲”、“视瞻昏渺”之范畴。此病之初起,系风热侵入目系所致。风邪发于前,火邪乘于后,风热之邪袭于目系,则引起炎症改变。病之甚者,邪热入里,耗伤阴精,致目系失养。其次,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则血行滞涩,使经脉空虚,目系不荣。故肝郁阴虚为本病之主因,当须明辨。

二、和肝方药及加减

和肝法,即疏肝法与滋阴法相结合的治疗法则。适用于肝郁阴虚,气滞不行所致的视物昏渺,蒙昧不清,视功能减退,青盲等病症。伴有胁肋窜痛,胸腹胀闷,口干咽燥。舌红无苔,脉弦细弱或沉弦细数。方用舒肝解郁益阴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当归、白芍、茯苓、白术、丹参、银柴胡、熟地、山药、生地、枸杞子、焦神曲、磁石、栀子、升麻、五味子、甘草。

本方具有滋阴潜阳、舒肝解郁之功。原系家传治疗一切慢性眼底病变的有效良方,更适用于炎性视神经萎缩。应用时应当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如热重,加三黄或石膏、知母等以清热;血热,加犀角、白茅根等以凉血;头痛,加荆芥、防风,或决明子、蔓荆子以散风;伤津,加麦冬、玄参以生津润燥;遗精,加金樱子以固涩;阳虚恶寒肢冷,加附子、肉桂以温补命门;阳亢风动,加石决明、珍珠母以潜阳熄风;病程较长,耗气者,加参、芪以益气;瘀滞较重者,加三棱、莪术以破瘀。

实践证明,应用和肝法治疗炎性视神经萎缩,对于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提高视觉功能,实有裨益。

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眼科临床颇为常见的一个症状。余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病机与热、气、瘀三者密切相关。

热:《济生方·吐衄》云:“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火热,有六气化火,五志之火,也有阴虚内热化火,皆能上炎,灼伤目络,而血溢脉外。

气:气血相互为用,若因某种精神因素,致使气机不利,郁于目络,则造成气滞血瘀。或因气血升降失常,气行逆乱,上冲于目络,则络破血溢。或因气虚不能摄血,则血溢脉外;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则血行缓慢,造成气滞血瘀,瘀则血泛溢于目络。

瘀:瘀指瘀血。凡血行受阻,皆可为瘀。血受寒则凝,或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而瘀滞;或气滞以及外伤皆可致目血运行失畅而凝滞;或痰瘀于目络,血壅冲击,以致血不归经,逆经出络而外溢,造成出血。

1.实瘀热证:见于热性(炎性)疾病眼底出血,病程较短。伴有目赤口苦,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实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凉血地黄汤(《医宗金鉴》生地、黄连、当归、甘草、栀子、玄参、黄芪。

2.虚瘀热证:多见于长期的或反复发作性热性眼底出血,病程较长。伴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颧红,盗汗,梦遗失精。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散瘀。方用滋阴解郁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生地、黄芩、山药、枸杞子、女贞子、知母、沙参、白芍、生龙骨、生牡蛎、蝉蜕、木贼、赤芍、旱莲草、甘草。

3.郁热证:多见于血管阻塞性以及陈旧性出血。伴有头晕,目胀,两胁胀满,烦躁易怒。舌黯紫红,脉弦细涩。治宜疏肝解郁、活血通脉。方用疏肝破瘀通脉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白芍、当归、茯苓、白术、银柴胡、甘草、丹参、赤芍、木贼、蝉蜕、羌活、防风。

4.气虚瘀热:多见于退行性病变,或长期不愈的眼底出血。全身伴有眩晕,面色萎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治宜益气统血,凉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白芍、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炒枣仁、生地、五味子、栀子、阿胶、木香、甘草。

5.肝脾郁热:眼底出血,伴有渗出,或外伤性者。兼见头痛,目眩,烦躁易怒,神疲纳呆,腹胀。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治宜清肝解郁,健脾渗湿。方用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银柴胡、菊花、木贼、蝉蜕、羌活、防风、苍术、白术、生地、赤芍、女贞子、菟丝子、甘草。

用药心得

以局部病变为主的眼底出血,多属瘀热。出血在球内,不能及时排出与消散,瘀久化热是谓瘀热。炎症性者,多属热重于瘀;血管阻塞者,多属瘀重于热;退行性者,多为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的瘀热证。对原因不明的一切眼底出血,全身无明显兼证,脾胃尚健者,皆从瘀热论治。治宜凉血散瘀。方用凉血散瘀汤(自拟方):

生地芍药丹皮夏枯草以全身疾病为主的眼底出血,为原发病的并发症,多见于原发病的晚期。辨证时,要立足于整体,辨清眼底出血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徐灵胎云:“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治疗时,要分清标本主次,采用体急治体,体缓治目,或体目同治的原则。一般初期为热重于瘀,陈旧期为瘀重于热,恢复期则重于瘀热伤阴。对每一种眼底出血遵循一个基本方剂,然后进行随症加减治疗。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属阴虚阳亢所致,治疗宜滋阴潜阳,破瘀行血。方用育阴潜阳通脉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生地、山药、枸杞子、麦冬、白芍、沙参、盐知母、盐黄柏、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丹参、赤芍、木贼、蝉蜕。

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多属肝肾不足,热郁阻络所致。治宜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方用滋阴活络汤(家传方):

生地、山药、菟丝子、女贞子、泽泻、丹奏、赤芍、川牛膝、当归尾、夏枯草、决明子、黄芩、三七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属郁(瘀)热耗伤精气所致。治疗宜滋阴益气,清热散瘀。方用生津清热汤(自拟方):

熟地山药山茱萸黄芪玉竹麦冬花粉沙参栀子黄连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多属气血两虚,郁滞内结所致。治宜益气养血,解郁散结。方用加味逍遥散(自拟方):

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甘草、木贼、蝉蜕、枸杞子、菊花。

不论以全身病变为主的眼底出血,或以局部病变为主的眼底出血,在辨证分型论治的基础上,还要参照眼底所见,随症加减。

1.眼底出血新鲜者,加用凉血止血药,如藕节、蒲黄、三七、大蓟、小蓟等;陈旧性暗黑色出血,为瘀血表现,宜加用活血祛瘀药,如丹参、赤芍、当归尾、鬼箭羽等。

2.视网膜动脉硬化为衰老表现之一,亦为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临床需加用滋阴养血之品,如熟地、天冬、麦冬、白芍、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阿胶、旱莲草等。

3.视网膜静脉纡曲怒张多见于炎性眼病,为热郁脉络,应用清热凉血药物,如生地、丹皮、栀子之类;非炎性眼病,多属瘀血阻络,加用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红花等。

4.视网膜水肿为出血伴随症状。如属炎性眼病,则从湿热互结辨证,加黄芩、木通等清热祛湿之品;非炎性眼病,宜加益母草、泽兰等活血利水药,如脾虚湿重,加健脾渗湿的白术、苍术、薏苡仁、车前子、茯苓、泽兰,也可加羌活、防风等。

5.视网膜渗出物大多从郁论治。药用:木贼、蝉蜕、菊花、谷精草、白蒺藜之类。陈旧者,配伍软坚化痰药,如珍珠母、海浮石、昆布、海藻、白芥子等。

6.视网膜色素紊乱,胆固醇结晶,为久病必虚,久病致郁所致。治宜补益和解郁同用。

7.玻璃体混浊,出血性为血瘀,炎症性者为热郁,退行变性者为虚郁,据证分别治之。

8.增殖机化条索,长期反复出血易形成此症,为痰瘀互结之征。治宜祛痰软坚。药用三棱、莪术、夏枯草、生牡蛎、鳖甲之类。

9.新生血管多为瘀热伤阴所致,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散瘀。药用丹皮、生地、沙参、阿胶、鳖甲等。

眼底出血常见的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出血性青光眼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尽量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五官科卷》
2
本条ID:15068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