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丁启后(1924〜),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丁氏积多年临床经验,临证治疗闭经,多以补益疏通为治疗要法,即在疏通之时勿忘培补经源,如此而常获佳效。
疏通勿忘培补经源
女子生而不潮,或潮而复止,皆谓闭经。闭经者,月水不通,必以通为治,然通经之法,丁氏认为决非破气、破血之属所能囊括,一味疏通,操之过急,乃治闭经之大忌。并根据多年临床指出:闭经一证,古今立论繁多,证型各异,终不能脱“源不足”与“流不通”之藩篱,而“流不通”往往发生在“源不足”之基础上。经源充足,就好比湖海满盈则河川自通,就有滞涩,治之较易。若体源虚损或枯竭不生,甚则涓滴皆涸,决堤又有何用?故此而强调:疏通勿忘培补经源。正如张景岳谓:“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然而,经源者,精之所生,血之所聚,气之所化而成,精、气、血乃行经之三要素,三者之化生及功能外现,又是脏腑、经络(冲任)协同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以其脏腑而言,肾为根,藏精而化气生血,精血互生,气血相依,冲任调畅,血海满盈,月水有潮;脾为源,藏营而生血,妇女以血为本,无血则血海空虚,胞脉失养,经闭不行;肝为制,藏血而主疏泄之功能作用于冲任,以保证月经的如期潮止;心主血而藏神,心肾通于胞宫胞脉,若心肾不交,心脾失调,均可致营阴耗损,冲任失养,月经稀少渐至闭经。可见经之行,全赖精气血的相生相濡,肝、肾、心、脾的协同作用,冲任二脉的畅旺通达;经之闭,无疑是在肝肾不足,心脾失调,精、气、血亏乏等经源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为此,丁氏指出,对于闭经的治疗,必以培补经源为其治本之道,临床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脏腑、精气血亏损的程度不同,酌情在各型中选用当归补血汤、归脾汤、柏子仁丸、归芍地黄汤、五子衍宗丸、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加减而治。
培补不离脾胃肝肾
通过临床观察,丁氏认为闭经患者,无论虚、实,伤及脾胃者居多,以气血亏虚型最为多见,辨证求因,大多由于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引起。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有伤,则脏腑失养,在女子则冲任失调,血海空虚,闭经之证,由是作矣。故临床上丁氏不仅对闭经之属于气血亏虚患者多从补益脾胃立法,而且对于闭经各型,也往往随证加入健脾和胃之药,如山楂、鸡内金、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之类,并多以归芍六君子汤、黑归脾汤等进行调理,以善其后。
在本病的治疗中,丁氏不仅强调善护脾胃,养其生化之源,是为通经之基础,同时指出,滋养肝肾,调理冲任,更为通经之首务。因肝肾同居下焦,肾精肝血有相互滋生的作用,故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又肝藏血为女子之先天,肾藏精为经水化生之源,“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肝肾与冲任二脉有着直接的联系。临证时,丁氏本着“冲任隶属于肝肾”的理论,对于闭经的治疗,无论虚实,遣方用药多兼养肝肾。他认为治肝肾亦即调冲任,只有肝肾充足,才能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临床上不仅对于肾虚精弱者多从肝肾论治,而且常于闭经各型中灵活配用桑寄生、牛膝、续断、杜仲、淫羊藿、巴戟天、鹿角霜等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之药。可见通经须培补经源,而培补又不离脾胃肝肾。
此外,他认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畅气血亦为通经之常法。历代医家对于闭经病因病机的论述,都很重视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说明情志不遂,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是引起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证时须调整肝肾功能,使肝气条达。常于闭经各型中随症加入香附、北柴胡、郁金、佛手片之类以疏肝解郁,每能提高疗效。至于活血化瘀,则是治疗闭经的常用方法之一,一般适用于血瘀气滞之实证,但丁氏常根据病情的演变,即便是气血亏虚和冲任不足患者,亦在补益之时酌情加入活血祛瘀药物,如桃仁、红花、益母草、丹参、泽兰、虎杖、苏木、土鳖,甚则用三棱、莪术、水蛭之类活血破瘀,以催促月经下行,常能应手取效,此即“寓攻于补”之法。但临床应掌握时机,灵活变通。
施治分清主次兼夹
丁氏潜心研究本病之机理,并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故极易造成损精、伤血、耗气的后果。加上当代妇女有职业之负担、家务之劳苦、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引产、流产的增多和口服避孕药等也成为闭经的常见病因之一。因此丁氏治疗本病,很注意详审病史及其损伤之因,四诊中首重问、望、切诊,既重视脏腑功能失调之外在表现,又不忽视现代医学的检査与测定。他综合现代女性闭经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出她们的群体表现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为其主要病机。
临证论治,提出“补益”为主或“补益疏通”同用的治疗原则。他认为精、气、血虚为其本,但临床上又有以精血亏虚为主者,或以气血亏虚为主者之别,二者当采用“补益”为主、养正为通之法。若以精血亏虚为主者,乃因冲任不足(多见于少女闭经)或后天损伤,或药物(如服避孕药)等所致,或他病所累,见闭经伴腰酸头晕、耳鸣脱发、倦怠,性功能减退,脉细或细沉,舌淡红,苔薄等,检查可有子宫发育不良或性激素不正常,基础体温无双相等肾虚精弱之病。治拟益精养血,滋补肝肾。可选用左归丸、五子衍宗丸、二仙汤等方合方加减而治。若以气血亏虚为主者,可因多产失血,或暴崩,或他病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而月经稀少,渐致闭经,可见头昏眼花,心慌气短,神倦肢软,或食欲不振,或肌肤不润,毛发不泽,面色不华,爪甲不荣,腰酸坠痛,脉细弱,舌淡苔白等表现,检查可见血象和有关营养指标低下等气血亏虚、心脾失调征象。治拟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可选用当归补血汤或归脾汤合柏子仁丸加减而治。临床上,精、气、血虚可兼见或同见,则病程及病情随之而加长加重,此病之源,治当以补益为本。
若闭经之属于虚中夹实者,又应兼顾夹杂因素论治,采用“补益疏通”同用的治疗法则。闭经之兼夹因素多为气滞、瘀阻、寒湿、郁热等,多在精气血不足之基础上发生。若夹气滞者,可兼见胸胁、少腹、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脉弦,舌淡,苔白等,常选用桃红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或乌药正气散等方加减;若夹瘀阻者,可兼见少腹刺痛,痛有定处,脉弦涩,舌质黯或有瘀点等,常选用理冲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方加减;若兼郁热者,可见口干,烘热、潮热或手足心热,心烦,脉细数,舌质偏红等,可选用一贯煎或秦艽鳖甲汤加减以滋阴清热,但滋阴清热仅是权宜之计,过用难免滞脾,应待热退之后,即予健脾补肾,投归脾汤加减,此乃治本之法;若夹寒湿,可兼见少腹冷或冷痛,腰酸肢凉,带下清白,纳少倦怠,脉沉缓,舌淡苔白腻等,可用金匮温经汤加减;若夹痰湿,可兼见痰多,胸闷呕恶,形体多肥胖,脉弦滑,苔腻,宜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可选用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总之,本病施治,须分清主次兼夹,无论以虚为主,抑或虚实夹杂,其治疗只可先培本源,再以疏通,或通补兼施,在通下之后,应注意健脾养血,滋阴补肾,以取得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