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辨证治闭经,胶执于通难为功

名医简介

朱师墨(1908〜),同济医科大学教授。

对闭经的治疗,一般常用疏通气血之法,但决不可一概滥用,还必须辨别虚实之不同。一般来说,实证的月经涩少,周期延后,甚至闭经,而且多半是骤然发生,常有下腹胀痛、乳房和全身胀痛等症状,脉象弦实,问其过去行经的情况,一般是行经前2〜3日就开始有上述胀痛等症状。问其发病原由,常有郁怒伤肝、生冷伤脾等因。对上述闭经,只要用活血行气兼以疏通肝经的方剂,多半能使月经通行,症状好转。虚证的闭经,或月经量少,或周期延后,多半是病史较久,过程缓慢,经量逐月减少,周期逐期延后,经色逐月减淡,一般没有下腹痛、乳房和全身胀痛等症状。诊其脉象,中按和沉取都现虚象。面色苍白,唇色和舌质淡红,或淡红不荣,全身疲软,食欲减退,腰腿酸痛,头目眩晕,或并有虚肿、虚热等症。

对于先天肾气衰亏,天癸不足,同时后天脾阳亦亏,气血生化无源的长期闭经,曾治愈一案,介绍如下:

例1王某,25岁,16岁(1970年)月经初潮后,一直不规则,经常2〜3个月一行,量多,时夹瘀血块,行经之前腰腹疼痛。1973年3月开始闭经,曾采用人工周期治疗,治疗期间,月经来潮,停止人工周期,则月经闭止。又服过中药130多剂,均无效。于1978年仲春,开始找我诊治。当时患者长期闭经,腰痛,腿软,头目眩晕,肢冷怯寒,面色苍萎,精神萎靡。脉细弱而迟,尺部尤弱,舌质胖嫩,淡红不荣,苔尚净。此乃先天肾气不足,冲任不充,肾阳虚而阴寒结,以致月经长闭。患者后天脾土亦虚,气血生化失职,致经血来源有亏,此为长期闭经的又一原因。肾亏阳虚,脾虚血亏,先天后天互相影响。治以温补脾肾,调补气血,佐以治血通经。

处方:

上肉桂(研末分冲)3g、吴萸5g、当归12g、川芎9g、酒炒赤芍9g、党参12g、黄芪12g、炒白术9g、桃仁9g、丹皮9g。

上方服15剂,经仍未行,只觉精神稍好,胃纳较增,面色苍萎略退,脉舌如旧。原方加重温补脾肾之品,处方:

鹿角霜12g、枸杞子12g、巴戟天12g、菟丝子12g、熟地(砂仁拌)15g、当归12g、川芎9g、泽兰9g、黄芪16g、党参16g、上肉桂(研末分冲)5g、益母草20g、香附9g。

3个月间续服上方40剂余,月经仍基本未行,仅有1次来潮,量甚少而色淡,但精神续有好转,面色渐渐红润,肢冷、腰痛、腿软均减轻,眩晕亦见好转,脉较有力,舌质较红。再用张景岳右归饮合上方加减:

黄芪25g、党参20g、当归16g、川芎9g、泽兰16g、熟地(砂仁拌)20g、炒山萸9g、制附块(先煮透)6g、上肉桂(研末分冲)5g、巴戟天16g、仙茅16g、仙灵脾20g、鹿角霜16g、枸杞子16g、补骨脂9g、淡苁蓉9g。

连续不断服上方60剂,月经来潮,色、量正常,其后周期正常,其他诸症均得消除,而且体质状况大有进步。

我还遇到一个罕见的特殊类型闭经,即“蓄血发狂”证。另外,我还治愈过一个水肿病闭经。分述如下:

例2文某,年20余岁。结婚后数年没有怀孕,月经一直正常。但病人自认为身体虚弱,是以不孕,求子心切,长期服中药温热性补方,并注射西药各种补针,后来忽然停经不行,病人主观地认为受孕,更多服补药,多打补针,以求保胎。停经3个月后,病人常觉烦躁不安,面赤舌燥,通宵失眠,不能合目,日夜精神兴奋异常,自言自语,滔滔不绝。有一天,与其爱人外出购物,在路上突然发狂,抬架回家,关在空室。病人日夜狂闹,啼笑无常,高歌大叫,不辨亲疏。详细问过病史和病情后,察其脉象洪数有力,舌质紫暗,面红目赤,大便秘结,下腹痞硬拒按,诊断为瘀热闭经导致“蓄血发狂”之证。方用抵当汤合桃仁承气汤加减。

处方:

虻虫9g、水蛭9g、桃仁9g、红花9g、大黄12g、蟅虫9g、芒硝12g。

此方连服7剂,每日泻下秽臭棕色粪便多次,于是狂势渐得抑制,不再胡闹哭骂,但仍神情异常,不辨亲疏,乃改用“血症方”加减:

大黄9g、桃仁9g、红花9g、当归9g、赤芍9g、川芎9g、三棱9g、莪术9g、五灵脂9g、生蒲黄9g、丹参15g。

服上方7剂后,月经始通,但量少色暗。继服原方(大黄减为6g)8剂,始得经量加多,色泽较红,腹痞好转,但神志仍恍惚。改用和血通络、豁痰开窍之剂,先用汤药,后改膏方,约经半年,才得月经正常,神智恢复。

例3吴某,年约30岁。本人月经一向正常,但于1年前因患疟疾,月经遂闭止不通,疟疾愈后已经半年多,经仍未行。病人面色苍白而萎黄,肢体浮肿,胸腹胀满,小便短少,气喘而促,精神萎靡,四肢发冷。诊得脉象沉细而迟,舌质淡红不荣,舌苔白腻。认为证属脾肾阳虚,气化无权,渗泄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是以不但停经不行,而且水气滞留,以致浮肿、胀满;水气犯肺,自然气喘而促;脾肾阳虚,因而四肢发冷。论其治法,分三个步骤:先宜益火消水;次则温补脾肾;最后调养气血,温经通脉。初步先按《内经》的理论指导,“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

处方:

制附片(先煮透)15g、炒白术12g、生姜12g、炒白芍6g、桂枝6g、茯苓30g、猪苓9g、泽泻9g、杏仁9g、苏梗9g、葫芦瓢24g、缩砂仁(研末冲)5g。

服上方20剂后,小便加多,肿胀渐消,四肢转温,面色萎黄渐退,喘促较松,脉象沉细较起,舌苔白腻基本化去。再用金匮肾气汤合香砂六君汤加减,以温补脾肾。

处方:

制附块(先煮透)9g、肉桂(研末分冲)5g、熟地12g、山萸肉6g、炒山药9g、茯苓15g、泽泻9g、炒党参12g、炒白术9g、广陈皮9g、广木香5g、缩砂仁(研末冲)5g。

服此方20剂后,肿胀基本消除,精神渐好,喘促好转。病人因急欲回乡,令其带药回去长期服用,方用十全大补汤合温经汤化裁:

当归15g、川芎10g、黄芪15g、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广木香5g、肉桂(研末分冲)5g、吴萸5g、小茴香5g、益母草12g、泽兰9g。

1年之后,来信说:服上方40剂余后,食欲日增,精神得振,最后月经竟亦通行,周期正常,未再复发。

中医治疗月经病,要了解先有其他病症而后月经不调,还是先有月经不调而后产生其他病症,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曾遇见过这样两个案例:

例4何姓,年20多岁,停经已3个月。时当暑季,病人长期感到头重脑胀,胸闷腹胀,精神不振,饮食无味。诊得脉象濡缓,舌苔白滑。我认为症属“暑湿蕴着”所致,用藿香正气汤加减。

处方:

鲜藿香12g、鲜佩兰12g、广陈皮6g、制半夏9g、茯苓15g、炒白术9g、川厚朴6g、大腹皮9g、六一散(包)15g、白蔻仁3g、紫苏9g、炒建曲9g。

上方连服10剂,不但暑湿解除,头脑清醒,胸腹开通,食欲增加,而且月经竟也通行。

例5宋某,年30岁。停经半年,并有浮肿,腹胀,咳嗽气喘,日夜咳吐大量痰涎,一年四季特别怕冷,冬天更甚,厚裘围炉,不敢出门。病人面色萎黄,脉象濡细,舌苔白腻而厚,诊为“寒湿痰饮症”。方用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处方:

茯苓24g、桂枝6g、炒苍术6g、炒白术6g、姜半夏9g、陈皮9g、干姜5g、厚朴9g、杏仁9g、苏子9g、苏梗9g、炙甘草3g。

上方连服近40剂,痰饮大减,咳喘得瘥,肿胀消除,怕冷好转,月经竟也通行。

以上二例,都有闭经,但处方上没有一味调经的药,只针对“暑湿”和“寒湿”辨证施治,俱得症除经通。说明先有其他病症而后月经不调的,必须先治其病为主,病既得治,则月经自然得通。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5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