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李衡友(1925〜),女,江西省妇产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在补肾兼顾肝脾。临床上常将崩漏妇纳为“肝不藏血”和“脾不统血”两大类。而“肝不藏血”又包括“阴虚肝旺”和“肝郁化火”两证;“脾不统血”又包括“心脾两虚”和“气不摄血”两证。必须细致区别,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观察这两大类型都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例如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阴亦虚而肝阳偏则迫血妄行,出现“阴虚肝旺”证型。肾阳虚则不能温养脾土9脾阳亦虚,不能摄血而崩漏,出现“气不摄血”证型。如赵养葵所说:“血崩之疾,当分阴阳而治……凡气虚不能摄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尺脉虚大,食饮无味5久病者有之。”何况各种原因所致的崩漏,日久不愈,穷必及肾。故治疗崩漏的重点是补肾,而兼顾肝脾。例如“阴虚肝旺”和“肝郁化火”二证同属“肝不藏血”,但病机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亦异。前者是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亦虚而肝阳偏旺,致血失所藏而崩漏,治宜滋阴平肝,使阴阳平衡而崩漏自愈;后者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致肝不藏血而崩漏,治宜疏肝清热,使肝气条达而崩漏可止。
白头翁二至合剂清肝止崩
“阴虚肝旺”型崩漏症见血色殷红,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手足心热,性急易怒,脉细数或细弦,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用自拟白头翁二至合剂而屡奏良效。
水煎服。如出血多者加阿胶12g。
本方系从《伤寒论》治厥阴热利下重用白头翁汤及《金匮要略》治妇人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悟出。该方既可治肝热下迫大肠的热利下重,又可借治肝阳过旺,下迫冲任致血热妄行的崩漏而收异病同治之功。故以白头翁、秦皮二药为主,二者都能清肝热,而秦皮性味苦寒而涩,又能坚阴止血,合并二至滋养肝肾之阴而止血;山药、川断健脾固肾;白芍、生地平肝凉血;黄芩、仙鹤草、蒲黄清热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如出血多者加阿胶养阴止血)。诸药共奏养阴平肝,凉血止血之效。
参乌合剂并补气阴两虚
由于崩漏日久,阴虚而导致气虚,症见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口干寐可,或手足心热,面色_白或有颧红,脉细弱,舌质淡红或有裂纹,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用自拟参乌合剂。
如出血过多者,加阿胶12g,田七末3g;如气虚较重者加黄芪15〜20g;如肝火过重者加白头翁10g,秦皮6g。
本方重用党参以益气,制首乌、二至养阴,再益以山药、川断健脾固肾,仙鹤草、白及、蒲黄炭止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阴、固肾止血之效。本方多用于青春期崩漏及崩漏病久者。因少女肾气未充,冲任不固,易出现气阴两虚证;崩漏病久患者,失血过多,阴虚而导致气虚,亦易出现此证。均宜应用本方。如大出血者,则急用独参汤以益气固脱。
塞流防瘀,复旧侧重补肾调周治疗崩漏,有分为塞流、澄源、复旧三个阶段者,本人体会为塞流和澄源相结合较为适宜。一般须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在澄源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塞流之品。这里须要提出的是在养血、止血之际,应不忘化瘀生新。在加强止血作用时,往往阿胶与田七同用,使血止而不留瘀。又蒲黄炭、茜草炭、乌贼骨等均有化瘀止血之效。如遇崩漏血色紫黑有块,兼见腹痛拒按,血下痛减,舌质黯或有瘀点者,尤须活血化瘀,如失笑散加味、化瘀止崩汤等,瘀血去则新血安,才能达到止血目的。
复旧即调理善后的方法,以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也称巩固治疗。崩漏经辨证施治止血后,如不作巩固治疗易于复发。复旧有着重补脾、补肾之不同,本人则侧重于补肾。用补肾为主的法则,模仿妇女月经周期的生理改变而于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方药,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机能的平衡而调经,称为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临证每用以补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即中周Ⅰ号)以促进排卵,调整月经周期而巩固疗效。
中周Ⅰ号,是将月经周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用药:
1.经后期(即月经干净5〜7天以内)以补冲任为主,为排卵创造条件。
主方:乌鸡调经丸2盒,每次1粒,每日2次。胎盘片100片,每次5片,每日2次。
2.排卵前期及排卵期(周期的第11〜16天)以补肾为主,促使卵泡成熟而排卵。
主方:菟蓉合剂(自拟方)
如偏阴虚者,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2g;如偏阳虚者,加鹿角霜6g,艾叶6g。
3.经前期及经期(相当于经前3〜4天及经期)以活血调经为主,促使月经来潮。
主方:调经活血合剂
对崩漏巩固疗效,可不用此方。但出血停止后,月经逾期不行者则须应用。
例1龚某,40岁。1980年6月19日初诊。
因近3个月来,经水淋沥10〜20天,有时阴部灼感,胀痛,经前失眠,性急易怒,或头晕头痛,脉细弦,舌苔淡黄。诊断:经漏(阴虚肝旺)。治则:养阴平肝。主方:白头翁二至合剂加减。
7月3日二诊:前天行经,量中,小腹略胀痛,经前有头晕痛感,脉弦细稍滑,舌质稍黯红,苔薄白。先予逍遥散加丹参10g,3剂。继服白头翁二至合剂去生地加制首乌12g,药后经行,7天干净。再以滋养肝肾之杞菊地黄汤巩固疗效。7月28日行经5天净,腹不痛,阴部亦无灼感。随访数月,月经正常。
例2樊某,28岁,已婚,工人。1981年4月29日初诊。
因阴道流血40天来不净,经量或多或少,症见头晕乏力,间或胸胁闷胀,脉细弦,舌苔薄黄。4月6日曾在他院诊刮,病理报告为“宫内膜增殖期改变,少部分为分泌早期图象”。诊刮后20余天血仍未止。诊断:崩漏(气阴两虚兼肝郁化火)。益气养阴兼疏肝清热。主方:参乌合剂加白头翁10g,秦皮6g,5剂。再予逍遥散加川断10g,阿胶10g,田七末3g,仙鹤草12g,白及10g,出血停止。后于6月2日行经,经量稍减,5天净。乃予中周Ⅰ号调治3个周期,达到3个月月经周期均正常,量中,4天净。
例3陈某,20岁,未婚,干部。1976年12月27日来院初诊。
阴道流血50天来不净,经量初多后少,色红或紫,稍有血块,腹无胀痛,间有乳胀,脉略弦,舌质红有裂纹,苔黄。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发育不全。中医诊断:经漏(肝肾阴虚、肝郁化火证)。治则:先疏肝清热,后滋养肝肾。主方:丹栀逍遥散加蒲黄炭10g,仙鹤草12g,藕节7枚。服4剂后血止,乃予二至加山药、川断、生地、白芍等滋养肝肾之品4剂,但血止5天后又复来潮,量中,再予逍遥散加减5剂而经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