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用豆豉

名医简介

张泽生(1890〜1985),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临床家。

温病初起表热偏重,多主以辛凉之剂,然若表邪郁闭,则不宜早用辛凉。尤以南方湿气偏盛,若感受温邪,理宜宣透,但又不宜用麻、桂峻烈发汗,恐生变端。初起寒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者,多以葱豉汤治之。叶氏云:“在卫汗之可也”。豆豉辛而微温,葱白之性虽属辛温,但辛而带润,温而不燥,故发汗而不伤津。惟葱白人汤煎,有人畏其辛温味浊而难服。或用鲜生姜皮取其与豆豉配伍“以皮走皮”之意,且其性尚缓,汗出不多,可收泄卫透邪之功。若风温证,咳嗽较著,可以豆豉合杏仁、象贝、前胡、蒌皮、竹茹等随证选用;寒热无汗,苔黄作恶,以豆豉配竹茹;协热下利,以豆豉合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

表邪欲解,邪热欲入气分,内扰胸膈,虚烦懊憹不安,可用豆豉配栀子。栀子清心除烦,合豆豉宣泄胸中郁热,则懊憹自止。其时虽见里热,却又不可早投辛寒、甘寒之品,恐其闭邪;虽有脘痞饥嘈而又非痞证,正如张石顽所云:“懊憹诸症,无积可攻,无痞可散,惟栀子豉汤可开发虚人内陷之邪,一涌而迅扫无余”。

若阳明热盛而见壮热、多汗、大渴、脉洪大者,当以白虎汤治之。然汗出不多者,余亦常配豆豉以透邪外出。曾治一患儿,约五岁,症见壮热无汗,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入门即可闻声。前医先投麻杏石甘汤未效,询知其无汗,余于前方加入豆豉12g,药后汗出热退,咳喘即大减。此表里俱热而邪无外泄之机,欲使邪解,当助透达,加豆豉一味,解肌发汗,引邪外透,病乃向愈。

若表邪未罢,邪入营血,劫烁真阴,发热,口渴,舌红而干,热盛津伤,可用生地、豆豉同煎,津伤可以鲜石斛、豆豉同用。在滋阴清热方中,益豆豉之透达,有托邪外出之功,此亦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然邪未入营或阴液未伤时,切勿早施益阴之味,否则关门留寇,邪恋不解。

前人有“新感非汗不解,伏邪非透不达”之说。豆豉既能表汗,且能透达,可通过不同配伍,灵活应用于温病的各个阶段。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卷》
2
本条ID:15038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