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扶阳周旋中矩

名医简介

祝味菊(1884〜1951),沪上名医,著名中医学家。

“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病,元气偾张,机能旺盛,而抵抗太过也;少阳之为病,机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力未能长相继也;太阴之为病,正气懦怯,全体或局部之抵抗力不足也;厥阴之为病,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也”。“此吾30年来独有之心得也”。

祝氏在临床上重视温热扶阳的治疗法则。《伤寒质难》中对《内经》、《伤寒论》、《景岳全书》等有关扶助阳气的论述广征博引,并概括说:“气足则抗能旺盛,阳和则抗力滋生。”故其临证多用麻、桂、附、姜,尤其擅长运用附子一药,故有“祝附子”之称。早在30年代初,儿科名医徐小圃长子伯远染患伤寒重证,匝月不效,以致神识昏愦多曰,病情危殆。祝氏独排众议,重用以附子为主的温热峻剂,并为调剂汤药,病情大见转机而获痊愈。徐氏衷心折服,先后遣子伯远、仲才拜师祝氏门下。祝氏临证应用附子还在于配伍得宜,周旋中矩。如治感冒,病机属正虚阳浮,风邪外干者,取桂枝、白芍、杏仁等与磁石、石决明相配伍;伤寒,病机属寒邪外束,中湿遏阻,营卫不和,三焦失治者,取麻黄、半夏、茅术等与桂枝、黄附片相配伍;小儿肺风,病机属寒邪外干,肺气壅遏,营卫失其调节者,取黄附片、磁石与麻黄、苏子、白芥子、杏仁相配伍。正如祝氏所云:“邪正相搏,吾人审其进退消长之机,而予以匡扶之道,此协助自然之道也。”祝氏既究心仲景伤寒之学,又孜孜于“融会新知”,因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多有建树。据王兆基等辑录祝氏所诊“伤寒坏证”一案,颇能启迪后学思路。患者男性,初诊病机分析:伤寒正虚邪恋,心力衰惫,已呈虚脱之象。治以潜阳强心,给服温热峻剂。

黄附片24g、别直参12g、肉桂3g、炮姜炭6g、生龙齿30g、灵磁石60g、酸枣仁45g、原茯神18g、甘杞子15g、龙眼肉15g。

服药1剂后,筋惕稍瘥,已得寐,大便行,腹部略软,腑气已通,脉息虚细,心力稍佳。再予前法增益:上方别直参改用9g,加紫贝齿45g、仙半夏15g、鸡子黄1枚(打碎冲服)。

有些学者评论祝氏治病,心细胆大,“用药偏其所当偏,亦持平之道”,洵为中医温热流派佼佼者。

(陆鸿元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卷》
2
本条ID:15038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