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丁济南(1913〜),上海笫二医科大学主任医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血栓性出血性紫癜,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以及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罕见的病症。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未明,可能是一种多因性疾患,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和毒物对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直接损害、病毒感染、免疫因素以及某种血浆因子缺乏等有关。至今国内对本病治疗效果不显,病死率极高。余在1982年曾治验一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张某,男,43岁。8月30日会诊。
自诉口腔渗血6天,伴血尿、便血、皮肤出血2天。在1982年8月18日拔牙后,伤口渗血不止,翌日畏寒发热(40℃)。经治体温转常,但渗血未止。22日全身皮肤出现散在性出血点,伴血尿、便血。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2〜4/高倍视野;大便潜血(+++);血常规:红细胞2.92×1012/L,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5.3×109/L。血小板28×109/L,血浆副凝固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瀏定,16.8秒/13秒。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49秒/39秒。凝血酶时间测定,54秒/17秒,加甲苯胺蓝纠正14秒。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120分,未完全溶解。拟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原因待查,于24日住院。26日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烦躁不安,神萎不语,意识朦胧。28日神志深度昏迷,抽搐,两眼向右上侧凝视,曾有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时高时低,双侧病理反射阳性。血涂片,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成熟红细胞淡染区扩大约(+),大小不一(+),易见异常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异常红细胞占20.6%。血小板24×109/L。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月30日邀余会诊时,患者神识昏糊,兼有抽搐,身热(37.7℃),喉中痰鸣,苔薄腻,脉大滑。急则治标,先以益气摄血、清热开窍祛风为治。
处方:
紫雪散6支,日服2支。
3剂后随症加减,去紫雪散,加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水牛角、炒荆芥、蜣螂虫。呃逆频作加公丁香;痰湿重加苍白术、制川朴、陈皮、姜半夏等。10剂后抽搐改善。17剂后,深度昏迷已19天的患者神志清醒。连服50剂,热退,便血、尿血、皮肤出血止,仍神疲乏力,下肢酸软,苔薄,脉细弱,以调理气血善其后。
处方:
12月2日查尿常规:蛋白少量,尿糖(-),红细胞(-),白细胞少。血常规:红细胞3.40×1012/L,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7.315×109/L,血小板176×109/L。患者于12月10日治愈出院。随访6年余,未复发。
本病属“血证”、“发斑”、“虚劳”等范畴,以气虚与热病为主。气虚则不能摄血,热盛则易动血。元气虚损常兼邪热(热毒)或虚热,燔灼血络,迫血外溢,故有紫癜、尿血、便血、发热等症。邪热每耗伤阴液,出血之后则阴液益亏,故致阴虚阳亢,化热生痰;痰热交结,内闭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神昏、抽搐。故急以宜益气摄血、清热开窍、祛风为治。对于血暴出者,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炙升麻等以益气摄血,升阳固本,救燃眉之急。《辨证录·血症门》载:“血热妄行,不清火而反补其气,因由于气之虚也。气虚则不能摄血,血得火而妄行,逢窍则钻,今补其气则气旺矣,气旺自能摄血”。对血热妄行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予犀角地黄汤。有神昏抽搐者,按病情可用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等凉开之剂。紫雪散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以清热镇痉为强;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怯痰开窍,以清热解毒见长。对阴虚内热者,可予大补阴丸、二至丸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用荆芥、防风者,意在祛风解表,亦有抗病毒、抗过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