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金匮校注》底本

《金匮要略校注》系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项目,校注中医古籍的目的在于保持和恢复原书原貌,因此选择底本和校本是搞好校注工作的关键,而选择底本又是关键的关键。

《金匮要略》汉代张仲景著成问世后,虽经北宋林亿等人校定,但原版已佚。目前国内所流行的版本主要有明代赵开美本和明代吴勉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等。何任主编《金匮要略校注》时,想方设法,从全国各地收集了多种《金匮要略》版本,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明代无名氏仿宋本、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的明嘉靖年间的俞桥氏本等等。经过认真比较,最后确定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的国内孤本、珍本元仿宋本作为《金匮要略校注》的底本。其理由是:

其一、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元仿宋本是《金匮要略》最早的一种版本,与其它版本相比更接近张仲景原书原貌。

其二、元仿宋本不仅时间早,而且质量也比较高。清末杨守敬称该本为“稀有之籍”。例如:《金匮·惊悸吐衄篇》中有“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的条文。“尺脉浮”三字,其它版本均作“夫脉浮”,从医理上讲以“尺脉浮”为妥。由此可见,元仿宋本比其它版本更为可信。

当然,校注《金匮要略》并非就是选择底本。底本再好,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认真的校勘、训诂来加以校正。例如《金匮·痰饮咳嗽病篇》木防己汤方下,石膏用量为“如鸡子大12枚”,折合量约500~1000克,如此剂量,令人费解。在与《外台秘要》校对时发现石膏用量作“鸡子大三枚”与临床实际用量相近,当从无疑,这些问题均在校勘中说明。

总之,何任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一方面使国内《金匮要略》孤本、珍本得以保留下来,流传推广,让海内同仁共睹。另一方面,通过认真的校勘,析疑正误,吸收了其它版本的长处,校注成一本较高质量的《金匮要略》版本,对继承和发扬《金匮要略》是有作用的。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研究《金匮要略》半个世纪的何任》。何若苹 整理
2
本条ID:1416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