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是大家所共知的我国著名的新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1995年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博学多闻,才华出众,耿直不阿,嫉恶如仇。50年代中期至后期,因时而有消化功能失调之苦到中国中医研究院我们所在诊室看病。当时,有时是我随同著名老中医王易门先生应诊,有时是我随著名老中医冉雪峰先生给他诊疗。邓拓十分信赖中医药,因肠道功能障碍,畏寒,便溏,纳呆,消瘦,乏力,从补益脾肾论治,先后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化裁取效。他钟爱中国传统文化,王老和冉老为他把脉诊病,低头伏案小心地用钢笔字书写处方遣药,握钢笔态势不尽自然,邓拓几次都说你们为何不用毛笔书写?字不妨写大一些,直行由上到下也可以,更雅致。这当然是认为对这些年迈的老中医(冉老当时年届八旬,王老亦近古稀),不应苛求用钢笔书写处方,不要那么吃力,像写蝇头小楷一样,应当提高书写的流畅性;一方面也反映了邓拓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酷爱,以及对文锦章秀、照人心肠的中国书法魅力的嘉许。我先后也在港澳及台湾都曾看到中医师用毛笔直行书写处方者,近年仍有之,很认真,也很耐看。当然,此后我看到冉老和王老有时也自上至下直行书写处方的,好像方便了这些老人,但毕竟钢笔也有它自身的便当之处,并没有改用毛笔。后来我看明清医家书写处方的真迹,深有感触。清代内廷御医的大量处方原件都是十分认真运笔书写的;从那些脉案医方中,我看到了传统医学家的细心负责精神,另有一番情趣,足以垂范后世。反观当今我们有些医师的病历书写和处方书写,字体歪斜扭曲,难以辨认,有的白字连篇,与一丝不苟的活人之心很难匹称。当然话说回来,处方的书写用什么笔写是次要的,最要紧的是在于药效要好,危害要小,花费要少,病人顺从性(compliance)要佳;这恐怕归根到底还是个与医德医风医技有关的事情。清代著名学问家袁枚在《徐灵胎先生传》(徐灵胎又称徐大椿,清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兰台轨范》等)中提到过:“德之不存,艺于何有?”看来说得还是很中肯的。
邓拓文学功底很好,诗作灵感很快。1959年2月12日《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诗作就十分有气魄:“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最近,有人还披露了邓拓珍藏宋代著名文学家、养生学家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卷》趣事,也十分感人。
五六十年代我虽然知道邓拓是福建闽侯人,但到数年以前才知道他在1923~1926年也曾在我1943~1949年就读过的福建省立第一中学读过书。清代内阁大学士、太子太傅陈宝琛曾任该校前身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校长)。这所学校于1992年隆重庆祝90周年校庆,人们都以学校有邓拓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校友而感到骄傲。
马晓昌 林殷 秦淑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