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描写了心绞痛的部位;“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叙述了心肌梗塞时循环衰竭和预后的严重性。目前把冠心病归属于“心痛”、“胸痹”、“心痹”范畴。
冠心病从整体上看,是发生在虚体基础上的虚中夹实之证。与年龄、病程均有一定关系,初起以偏实为多,久病以偏虚常见。引起冠心病发作的病因,有因气候突变骤冷,或潮湿闷热而感受寒邪、湿邪,也有因“痰涎”、“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致病或诱发。其病因虽不同,而疾病之发展趋势“气滞血瘀”则是共同的。并导致了脏腑气血失调,阴阳盛衰偏颇。如因表邪引起阴阳偏盛的急证实证为阳盛伤阴而见热证,阴盛伤阳而见寒证;由于内伤、病久引起阴阳偏衰的久病虚证则表现为阳虚阴盛而见虚寒证,阴虚阳亢而见虚热证。
针对“气滞血瘀”的共同致病因素,治疗以“理气宽胸,活血行瘀”为方药中之共性。兼以化痰(浊)、通阳、益气、养阴等根据临床表现与不同体质,灵活辨治。
1.理气、宽胸、通阳:张景岳有“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以胸痹乃阳气不足、痰阻气滞,按温中通阳、行气豁痰立方。其中治疗上焦阳微、寒浊上逆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痰浊上盛之栝蒌薤白半夏汤,及治气机失运之枳实薤白桂枝汤,均着重于理气、宽胸、通阳。其中理气通阳法又与治瘀相关联,如仲景治瘀十八方中,用桂枝者达十方,桂枝辛温入血,不仅善行血中寒滞,亦能取其辛散温通,活血药与通阳药合用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故理气与通阳药是治疗冠心病之要药。理气药如白檀香、降香、沉香、辛夷、神香苏合丸;宽胸药如郁金、枳壳、全瓜蒌、薤白、苏梗;通阳药如桂心、桂枝、干姜、吴茱萸、细辛、附片等。
2.活血行瘀:前人在活血行瘀方面有较多实践经验,如《金匮》妇科篇中有“红蓝花酒”治内脏疼痛;《本草经》中提到川芎有治疗心腹坚痛的作用;南朝《名医别录》提及丹参能“去心腹痛疾”;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说苏合香丸治疗卒暴心痛;元代《世医得效方》并总结了苏合香丸的治痛经验。目前实验研究报导了活血化瘀药有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冠脉循环,使心肌氧的供求达到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丹参、苏木、参三七、川芎、桃仁、红花、毛冬青、蒲黄、五灵脂、玄胡索、三棱、莪术等。
3.扶正固本:根据临床表现,如见面色㿠白、肢冷发麻、倦怠、胸闷、气憋、胸痛、舌淡苔白或舌边紫黯、舌下瘀筋明显、脉象细涩等阳虚症状为主的,用参附、四逆加桂枝(桂心)、吴茱萸、细辛、黄芪。如见心烦、寐少或有烘热、口干、胸闷气憋、胸痛、舌质偏红、舌下瘀筋、脉弦细而数者,用生脉饮、玄参、黄精、生地、首乌等。对阴阳两虚者可用参附合生脉,桂枝、甘草、玄参、黄精、生地、黄芪等。
冠心病伴高血压者,以阴虚阳亢为多见。常用养阴熄风、活血通络法为主。药用:
首乌、生地、玄参、槐米、白芍药、决明子、钩藤、生石决明、夏枯草、丹参、川芎、赤芍、丹皮、炙地龙、炒牛膝、毛冬青、杜仲。
冠心病见有早搏、脉结代、偏阳虚者用参、附、桂、草、芍、石菖蒲、红花、丹参、川芎、苦参、郁金、益智仁,胸闷加瓜蒌、薤白,胸痛加理气药。如脉急促偏心阴虚者用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丹参、制黄精、苦参、川芎、龙齿、炒枣仁、制远志、郁金,加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