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法则对治疗咳痰喘病的应用

许氏素以擅长治疗咳痰喘病而著称,其中理脾法则是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痰与饮是造成咳痰或痰喘的重要病因,因此,有必要对咳痰喘证的发病和辨证机理加以阐述。

一、咳痰喘病关键在痰

痰的产生关键在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众所周知,脾为生痰之源。因此,治疗咳痰喘病必须治痰,而治痰又必须调理脾胃的运化功能。

许氏认为痰来自于饮,饮又来自于水液之失调。不论嗜好偏食,暴饮生冷,当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时,即水的入量超过其运化水液的能量时,即聚水成饮,饮蕴成痰。实际上水、湿、痰、饮同是一种物质,但它在人体聚存时主要是困在脾,然而它乃是脾胃失其健运的产物,可是水湿痰饮聚成后又必困在脾,加重其运化失常。

当痰饮产生之后,必然蕴积在气管,阻塞气道,使呼吸气机不利,造成咳嗽,甚至胸闷、喘促。因此,许氏在治疗咳痰喘证时,关键在于治痰,而治痰之要务又首先是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运化复健则痰无从产生,痰除则咳喘自愈。

二、水饮之成因是脾胃阳气受损

一般说形寒饮冷则伤肺,使肺失其宣降,则积饮成痰。但是饮冷伤肺的途径,还是先伤及中阳,中阳受伤则虚,因而形成了水液代谢的障碍。追溯痰因,常与不良饮食嗜好有关,过嗜生冷、茶、酒及饥甚暴食等等,脾胃因中阳不振而运化失职,食水难化而发生中阻,从而进一步影响脾升肺降之气机。水湿有上冲于肺者,治亦以理脾之法。使其温养脾胃行消而和中,解除中阻,水湿下趋,肺气自然肃降。下面通过临床实例来分析辨认,讲明理脾法则治疗痰湿的方法及手段,药物选择及配伍,更重要是病理机制的变化。

王某某,女,56岁,就诊日期:

1982年11月5日。

主诉:反复咳喘10余年,加重一个月。一个月前受凉后诱发咳嗽加重,咳痰白粘,量多易咯出,胸闷喘促,喉中痰鸣,纳后尤甚,口渴饮多,大便日一行不爽,尿短黄少,素嗜茶水,嗜咸常感口淡无味。

诊查:舌质淡暗,欠津,少苔,脉沉缓稍弦。

辨证:水湿中阻。

治法:温脾宣肺。

处方:

苍术15克、麻黄1克、干姜15克、甘草18克。

〔按〕本案例病史长久,素嗜茶水暴饮,伤及中阳,因脾虚失健而水湿中阻,形成咳痰喘证,故用温脾肺之阳,阳复则湿痰自化。

李某某,男,40岁,就诊日期:

1982年2月12日。

主诉:反复发作胸闷喘嗽5年,经常咳嗽咳痰白粘且难咯出,胸闷喘憋,动则加重,纳差已久,大便日一行,溲黄少,平素暴饮成习,嗜饮冷水。

诊查:舌质暗,苔满黄腻,中根厚,脉沉滑两关尺细弦。

辨证:湿痰中阻,蕴久化热。

治法:清热温脾,推降痰湿。

处方:

干姜18克、甘草30克、胡黄连15克。

〔按〕本例因痰湿中阻,聚久痰湿化浊,属痰喘之证。寒湿为本,故非温不化,用干姜、甘草益气温脾化痰,胡黄连苦寒推降痰浊,以达理脾化痰定喘之目的。本例患者,服上方100剂方来复诊,基本获愈。以上两例可见咳痰喘证的病因,确系脾胃功能之失调所致。

三、脾肺气机升降失调是关键病机

咳痰喘病的发生及迁延,是由于脾肺之间的气机升降失调,日久造成气血供养五脏之不足,进而形成心经气血亏少,致成严重危候,证见心脾两虚者,寒湿阻痹心阳者及心肾两虚者均属心经气血亏少所致。

孙某某,女,40岁,就诊日期:

1982年9月2日。

主诉:胸闷气促,喘憋不已,咳痰白稀且量多,面目浮肿,口渴饮冷,素喜暴饮,胃纳欠佳日久。食后胸脘胀满,四肢肿胀,沉重乏力,大便日三行而不爽,尿少。

诊查:舌质暗胀,边尖红,苔满白腻,脉滑。

辨证:痰湿素蕴,阻痹胸阳。

治法:宣痹化痰。

处方:

莱菔子18克、薤白15克、桔梗6克、半夏曲12克、当归12克。

〔按〕该患者证属中阳虚衰,寒湿凝聚,故胸闷喘憋,不思饮食。湿痰中阻不解,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加之肺功能低下,痰阻气道,旧痰不能去,新痰不断生,壅聚不解,先用宣痹化痰,振奋胸阳之薤白温化寒湿,久病少加活血开提肺气,服药15剂喘平。

丁某某,男,50岁,就诊日期:

1982年10月19日。

主诉:咳嗽痰多,色白粘稠且难咯出,气憋似喘,胃纳差,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稀,尿黄少,素嗜茶。

诊查: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缓少弦。

辨证:心脾两虚,痰浊中阻。

治法:温养心脾,化痰除湿。

处方:

乌附片15克(先煎)、生薏仁12克、炒白芥子15克、甘草30克、莱菔子9克、干姜30克。

〔按〕本案从临床证候及舌象、脉象来看证属心脾气阳俱虚,以乌附片、薏仁米振奋胸阳以宣畅气机,干姜、甘草温脾益气,佐炒白芥子、莱菔子调气和中化降痰湿,气机得畅,以复脾胃之运化,病情较重者重在强心,亦应扶脾胃为先。

朱某某,男,42岁,就诊日期:

1982年12月17日。

主诉:患者咳喘20余年,常感心悸气短胸闷喘憋,喘息气急,夜间尤甚。

诊查:可见患者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冷汗,气促语言不续,唇甲紫绀,舌质暗红松胀,舌苔花剥,脉细弦滑动。

辨证:心肾两亏。

治法:温肾益气强心。

处方:

乌附片30克(先煎)、干姜15克、诃子肉9克、甘草60克、鹿含草30克。

〔按〕本例喘证频发,病情危重,曾用激素及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每夜需一瓶。虽长期用西药病情难以控制。观其主症及舌象、脉象,证系心肾两虚,尤以心气将衰为突出,实际肺、脾、心、肾均已虚极,难以维持。方用甘草、附子、干姜急以益气温复脾胃之阳,补气强心;诃子肉、鹿含草补肺肾为辅。本案例虽属重证,经重用益气温肾之品,病情得以缓解。

四、湿邪困脾,脾阳不振而波及肺、肾

由于湿邪困脾,或脾气、脾阳虚极,自身运化无力,以致水湿内蕴,牵及肺气衰弱,水湿久郁气道形成哮喘。或因脾阳久衰,累及肺、肾阳气亏损。肺为肾母,脾为肺母,久则子盗母气,更造成脾阳虚极。导致肺、脾、肾相继亏损,直至肺功能衰竭。此型喘证属极重难治,其总的根源均在于脾。

李某某,男,48岁,就诊日期:

1982年8月23日。

主诉: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腹胀乏力,胃纳尚可,口不渴,大便日一行,尿正常。

诊查:舌苔薄腻中稍厚、脉象滑。

辨证:湿痰困脾。

治法:温化痰湿。

处方:

柴胡9克、莱菔子30克、白芍15克、甘草18克、白芥子18克、干姜18克。

〔按〕本例证属湿痰困脾,脾气难升。方用四逆散调理肝脾之气机,干姜、甘草温脾益气,白芥子、莱菔子理脾燥湿祛痰,药后腹胀除,咳痰自止。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擅长湿证论治的许公岩》。戴金素 佟秀民 整理
2
本条ID:14056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