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讲究益肾、健脾、滋阴、益气养血及食疗诸法

谢氏治疗慢性内科杂病随时注意扶助人体正气,并讲究根据辨证而施用不同的补法,以针对不同的脏腑虚损。他很尊崇李念莪论述顾护正气重要性的这句话:“千万法门,只图全其正气耳。嗟呼!实而误补,固必增邪,尚可解救,其祸犹小;虚而误攻,真气立尽,莫可挽回,其祸至大。生死关头,良非渺小,司命者其慎之哉!”

一、益肾法

肾者元阴元阳之所居,乃全身阴阳之本源。五脏阴阳之虚衰,皆影响肾之阴阳。凡阴阳虚衰之证,法当益肾为治。阳虚之证,无论卫阳、心阳、脾阳,均与肾阳有关,治疗均应温肾之阳。

阴虚之证,无论心、肺、胃均易涉及肾阴,治疗当据证滋肾之阴。益肾一法,尚需注意阴阳互根的关系。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肾气、右归之中,以六味补阴,桂附温阳,所谓水中补火也;左归之中,熟地、山药、杞子养阴,又伍鹿胶、菟丝子之温阳,以防阴凝不化也。这样才能阳生阴长,生化无穷。益肾法临床应用时,又分益肾填精,补肾荣脑,补肾生髓三法。

(1)益肾填精法:常用于阴阳俱不足之证者,起病多因素体虚弱或劳损过度,久病不愈或失于调养,或伤精、失血、亡液所致。见症:腰痛,腰膝酸软,面白,畏寒肢冷,精神不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阳痿早泄或遗精,口咽发干,五心烦热,女子不孕,男子不育等。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迟,细弱或沉细数。常用方剂如桂附八味丸、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二仙丹、二至丸、河车大造丸加减化裁应用,酌加血肉有情之品,另加一味羌活,以助其生发之力。

(2)补肾荣脑法:肾者生髓主骨,髓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据临床经验,有些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应从肾论治,因为脑不但主精神思维活动,且脑髓赖肾精不断生化。补肾荣脑法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髓伤损或脑髓空虚之证。其临床见症:腰酸腿软,头晕头昏,脑转耳鸣,失眠健忘,思维迟钝,疲惫无力,或语言无力,或步履艰难,手足不用,舌多淡胖或紫暗,脉多沉细。凡神经衰弱、脑外伤后遗症、癫痫、老年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及其它脑髓病出现上述症状者,均可用本法,以滋肾补肝,养荣开窍。自拟补肾荣脑汤:紫河车、龙眼肉、桑椹、熟地、当归、太子参、丹参、赤白芍、茯苓、菖蒲、郁金、生蒲黄。

(3)补肾生髓法:《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可见营血是由肾之精髓化生而成,且“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骨髓与营血皆来源于水谷精微。因此,本法主要用于肾虚髓弱,髓不生血之证。一些造血系统的疾患大多责之骨髓,故从肾论治。骨髓虚惫的临床主要见症为:头晕目眩耳鸣,面色苍白无华,腰膝酸软或骨骼酸痛,精神疲惫,心悸短气,常兼皮肤粘膜出血发斑。舌淡白,唇甲色淡,脉虚弱无力。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的疾病。自拟补肾生髓汤以补益精髓,化生营血,药用:

紫河车、熟地、龟板胶、鹿角胶、党参、黄芪、桑椹、何首乌、鸡血藤、黄精、当归、仙鹤草、砂仁。

二、滋阴法

阴精乃人之物质基础。历代医家都注重阴精的护养,若阴液受损亏虚当宜急顾其阴。温病学派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阴液亏损多由大汗、失血、呕吐、泄泻、多尿以及高热伤津引起,或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所致。见症: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形体消瘦,目眩耳鸣,五心烦热,日晡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心悸气短,皮肤干燥,甚或干瘪,或下肢痿弱,或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唇燥舌干少津或无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多细数。对五脏阴虚的治疗方药,须据证而异,肾阴虚者选用六味地黄丸(汤)、左归饮、大补阴丸(汤)进退,肝阴虚者习用魏柳州一贯煎加减,心阴虚者常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生脉散化裁,肺阴虚者多用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合方,脾、胃阴虚者多选用叶氏益胃汤加减。

三、益气养血法

此法针对气血虚弱而设。常用于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某些慢性疾患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或急性病的恢复期。此外,以气血虚弱为本者,兼有邪实之标证,用此法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每多取效。主要见症:面色苍白或萎黄或㿠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疲乏无力,呼吸气短,语言低怯,心悸失眠,自汗,手足麻,舌淡胖苔少,脉细数无力;或见脱肛,小溲失禁,子宫脱垂等症。方药可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但谢氏尤喜用当归补血汤与归脾汤化裁。其意有二:

(1)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才能化源充足,益气生血。因此,补益气血必从补脾和胃培补后天入手。

(2)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时,益气以生血;血瘀时,行气以活血;大出血时,“有形之血不能连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有“独参汤”之举。然血不充盛气易耗散,故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用当归以和血脉。今师其意,补气时,常用当归等血分药,是取血为气之母之意。

四、补脾法

此专门为脾虚证候而设。脾虚多因素体虚弱,劳倦饮食不节,或贪食生冷,内伤脾气,久而及阳而成。脾虚证,有气虚、阳虚、阴虚之别,其主要见症也不尽相同。脾气虚主要证候:纳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薄,伴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或见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长期慢性腹泻等症。治以补脾益气法,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化裁。脾阳虚主要见症: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气怯形寒,脉沉迟,舌淡苔白。治以温中补脾法,选用理中汤加减。脾阴虚主要见症:除有脾气虚见症外,兼有阴虚之象,如口干不欲饮,或饮少,五心烦热;或腹胀便溏;舌质红,少苔或灰苔少津,脉细弱。临证常用山药、扁豆、黄精、玉竹、石斛等。

五、食补膏滋法

食补是以食用药物扶助正气,强壮人体以抗御外邪。食物亦有五味、归经,各归其所喜,并亦具四性,可影响和调节脏腑之阴阳。临证时,不可专恃药饵,“药能治病,未可能补人”,病去则宜养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指导病人饮食时,常须根据体质及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虚则补之的目的。《金匮要略》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有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例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水肿病禁食盐,黄疸泄泻禁油腻。“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景岳全书》)谢氏常用一些食补药物,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山药补脾胃,羊肉、乌龟肉、胡桃、韭菜子、海参、虾补阳,桂圆、桑椹、荔枝、红枣补血,鱼肚、甲鱼、黑白木耳补阴;动物肝脏补肝明目;生姜、乌梅、花椒、麦芽、茴香、葱、蒜、醋、山楂强健脾胃,海藻、紫菜、山楂、黑木耳、香菇、大蒜、洋葱、荷叶、茶叶、莲心、芹菜、海蜇、蜂蜜降脂、降压,防止血管硬化。常用食补方,如姜糖饮、清咽饮、五汁饮、雪梨浆、人参莲子汤、雪羹汤、桑椹蜜、秋梨膏、薏米粥、益脾饼、栗子羹、羊髓羹、猪肾羹等等。膏滋法,对于年老体弱多病宜缓图者,或疾病恢复期者,或欲养生以祛病延年者用之。膏滋处方除根据各人具体情况,应用不同处方外,临证多喜用《医学心悟》中的方剂改成膏滋方。如肺阴虚者,以日华丸为基础,易丸方为膏滋方。又如黄芪膏用于体虚易于感冒者;桑椹膏用于肾阴亏虚者。此皆为较好的膏滋方剂,久服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一般膏滋强壮之方,多偏温性药物,嘱患者于立冬后服至立春停用。立冬至立春乃万物闭藏之时,人合天地阴阳、气血固摄于内,此时服膏滋补品,既得化生精血之功,又少化火滞气之弊,是服膏滋方的最好时令。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博学精思善推陈出新的中医药学家谢海洲》。张纲 黄菊青 整理
2
本条ID:14053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