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下治眩晕

孟某某,女,45岁,工作。1992年6月10日初诊。患“眩晕”症已九月有余,多方求医,其症不减,反日渐加重。面色暗晦,皮肤粗糙,两颊有较大面积黑褐色蝴蝶斑。头重如裹,头顶似有物压状,甚时天旋地转而不能行动,每逢阴雨天加重,头痛目眩,目涩羞明,心悸失眠,或入睡不实,多梦易醒,胸闷短气,善太息,神疲懒言,倦怠乏力,下肢沉重,口干不欲饮。纳谷一般,大便时干时溏,小便量少而黄。月经周期尚准,经行前烦躁易怒,两乳胀痛;经色开始紫暗,1~2日后转为正常,量适中。带下已十数载,量多,初色清质稀,后色黄质稠有秽味。腰酸楚疼痛,少腹坠胀且隐隐作痛。

查:血压27.3/14.3kPa、胆固醇257mg/dl、脂蛋白43mg/dl、甘油三脂151mg/dl、Na139.8、K4.22、Cl103.8、CO226.6、GAP=9.4。心电图示:ST段水平延长。

舌质淡、苔白滑,脉来弦细数。四诊合参,为脾虚湿盛,带脉失约,冲任失调所致,并有湿从热化之势,治以健脾渗湿,清热止带,调理冲任。

党参10克、炒苍白术各12克、山药15克、黄柏12克、车前子(包)12克、桑寄生15克、椿根皮10克、醋香附9克、茯苓15克、生龙牡(先煎)各20克。五付。

二诊(1992年6月17日)。服药五付,头晕目眩顿消,血压15.6/10.4kPa,带下减少。唯腰痛酸楚,少腹坠胀,四肢无力如故。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数。为下焦湿热未尽之征。既见效机,原方进退。上方中加牛膝10克,六付。

三诊(1992年6月24日)。服药后,胸闷、短气、太息、带下、脊背沉重疼痛均杳,失眠、少腹坠胀、腰痛、下肢乏力等症亦渐轻;睡眠仍差,舌质淡,苔白,脉来沉滑。湿热已去,脾肾两虚,以上方去清热燥湿之黄柏、椿根皮,加入补肾壮督之锁阳10克,理气散寒之乌药10克,盐茴香10克,养心安神之柏子仁12克。七付。

四诊(1992年7月1日)。服上药后,少腹沉重下坠、腰痛、四肢无力、失眠明显好转,精神渐充,纳谷增多,面色晦暗,两颊蝴蝶斑褐色见退,皮肤粗糙亦转为细润明朗,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滑尺弱。再以益气健脾,温阳补肾为治。

生黄芪12克、炒苍白术各12克、茯苓15克、川断12克、桑寄生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锁阳10克、炒杜仲10克、制乌药6克、炒枳实12克、黄柏9克。

上方又进七剂,九个月的眩晕得以向愈。复查血象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

按语:《内经·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眩晕证多以肝论治,后经历代医家大量临床经验总结,认识到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等,皆可致眩晕。但从“带下”论治眩晕,文献中记载尚不多见。本证源于脾虚湿盛,运化失职,脾精失布,水湿久蕴,郁而化热,久伤冲任,致带脉失司而带下秽浊,腰痛,少腹坠胀隐痛;湿热蒸腾,上犯清窍则头晕目眩;相火不藏,君火易炽而眩烦失眠,多梦易醒;脾虚湿阻,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故面色晦暗而生蝴蝶斑,土壅木郁则经行不畅,乳房胀痛,急躁易怒;湿热蕴蒸则带下色黄而质稠;肝郁脾虚,湿从热化,故脉见弦细小数。

脾者,中央土,以灌四旁,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喜燥恶湿。脾运健则湿自除,湿去龙火得潜,肾气得充,肝有所藏,诸证得蠲。正如傅青主所说:“带者,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淡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守,而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而反变成白滑之物”。“今湿与热合”,“煎熬成汁”,带下“因变成黄色矣”!“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法宜健脾益气以祛湿,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故初标本同治,用党参健脾益气,苍白术培土燥湿;茯苓、车前子淡渗利湿;椿根皮、黄柏清下焦湿热,龙牡、寄生、山药调理冲任,固带壮督;香附入肝为气中血药,气血两调,行气除湿。脾健湿不生,木畅火不燃。但久病伤肾,湿热得蠲之后,再予调理冲任。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李锡涛 路喜素 整理
2
本条ID:14018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