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李某,女,29岁,1977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婚后3年,同居未孕。月经15岁初潮,周期或先或后,淋漓不畅,经行下腹剧痛,经量多,色暗,有血块,块下则痛减。痛甚时伴呕吐,冷汗,头晕,肢冷,不能坚持工作。经前数天则乳房胀痛,烦躁。末次月经4月23日。
舌黯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细略数。
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倾屈,略小,质中,活动正常,双侧附件正常。
配偶精液检查正常。
诊断:(1)月经先后不定期;(2)痛经;(3)不孕症。
辨证:气滞血瘀,兼肝郁肾虚。
治法:先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继而疏肝补肾,调经助孕。
处方:蒲黄、五灵脂各10克,益母草、山楂肉、白芍各15克,丹参20克,乌药12克。每日1剂。
1978年1月11日二诊:服药后痛经减轻。因公务外出,停治半年,痛经如故。上次月经1977年12月20日来潮,持续11天方净,本月3日又来经,量多,有血块,5天净。现头晕,纳差,腰酸。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细弱略数,尺脉尤弱。经后血海空虚,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行气活血。处方:菟丝子12克,桑寄生25克,熟地20克,续断、党参各15克,茯苓25克,山楂12克,香附、乌药各10克。嘱每日1剂,服至经前1周。
1978年2月1日三诊:月经将潮,下腹隐痛,乳房胀,舌淡红,脉弦细滑。经前气血壅盛。
宜活血行气通经。处方:蒲黄6克,五灵脂、艾叶各10克,香附、乌药、当归各12克,川芎、甘草各6克。每日1剂,服4剂。
1978年2月5日四诊:服药后月经来潮,痛经明显减轻,经量中等。来经2小时取子宫内膜检查,病理报告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经后腰酸,小腹隐痛,胃纳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因月经适净,胞脉、血海空虚,宜补肾填精,精充血旺,遂能摄精成孕。处方:菟丝子15克,黄精25克,金樱子、桑寄生各30克,女贞子、白芍各15克,甘草6克,益母草12克。
每日1剂,服10剂。
1978年3月18日五诊:停经47天,头晕,纳差,恶心欲呕,胃脘胀。舌淡暗,苔微黄,脉细滑略数。妊娠试验阳性。脉证及辅助检查均证实早孕。治宜补肾安胎,和胃止呕。拟寿胎丸合二陈汤加减:
菟丝子、续断各15克,桑寄生20克,党参15克,云苓25克,法夏10克,陈皮6克,另生姜6克,取汁入药液同服。
每日1剂,服4剂。
其后妊娠反应渐解,孕期顺利,于1978年11月足月分娩,母子健康。
例2:刘某,女,30岁。1992年9月19日初诊。
患者结婚3年,同居,未避孕,但未怀孕。素月经规则,量中。近一年则经量减少,色暗,仅用半包卫生巾。经间期阴道少许下血,色鲜红,1~2天自止。末次月经9月13日。平时带下少,阴道干涩,少腹胀痛,性欲差。眼眶黯,形体瘦削,舌淡红,苔白,脉弦滑。
妇科检查未见异常。配偶精液正常。
诊断:(1)月经过少;(2)经间期出血;(3)不孕。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调经助孕。
处方:生地15克,山萸肉、丹皮各12克,旱莲草、女贞子、白芍各15克,淮山、丹参、太子参各20克,桑寄生25克,牛膝、泽泻各15克。每日1剂,服10剂。
1992年10月10日二诊:上次经后未再出现经间期出血。诸症改善。舌尖红,苔微黄,脉细弱。守上法继续调补。处方:桑寄生25克,菟丝子、淮山、珍珠母各20克,熟地、太子参、丹参各15克,山萸肉12克,鸡血藤30克,麦芽40克。嘱每日1剂,每次经后服14剂。
1993年1月16日三诊:经治疗后已无经间期出血,末次月经1992年12月24日,量中,经后行输卵管通水术,有少许阻力,回流5毫升,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舌淡红,苔白,脉细。拟活血通络,疏肝养血以助孕。处方:丹参、益母草各20克,赤芍、郁金、桃仁、乌药各15克,丹皮、枳壳各12克,川芎、青皮各10克,麦芽45克。每日1剂,服7剂。
1993年2月9日四诊:停经40余天,妊娠试验阳性,喜获妊娠。嘱注意饮食、休息,慎养其胎。
例3:李某,男,33岁。1991年9月1日初诊。
患者结婚3年,同居,未育。房事正常,有射精,性欲较旺盛。时常口干、口苦,腰酸,大便烂,小便黄。面色潮红,唇红,舌黯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精液常规:精子计数12×109/L,活动率02,异形010。
前列腺液检查:卵磷脂小体(+++),白细胞(++)。
诊断:不育。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燥湿,健脾益气。
处方:苦参、车前子、牛膝、赤芍各15克,丹皮、栀子各12克,山药25克,太子参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
1991年10月5日二诊:按上方服药1个月,诸症减轻,二便调,舌黯红,苔白,脉弦滑。复查精液,精子计数提高30×109/L,前列腺液检查示白细胞仅0~5/HP。现湿浊已消,治以健脾益精为主,佐以渗利水湿。处方:党参15克,太子参、茯苓各20克,山药30克,车前子、泽泻、牛膝各15克,苦参12克,山萸肉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
1992年6月3日三诊:按方间断服药半年,精子计数达50×109/L,活动率05。无不适。
舌略红,苔白,脉弦。守上方,去苦参,加生地、白术各15克。
半年后随访,谓其妻已怀孕。次年生育一女。
评析例1不孕症病因复杂,证候不一,故医无定方。须随证随人,灵活施治。本例属原发性不孕并有痛经和月经先后不定,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发育欠佳,为本虚标实之征。治疗则应根据标本缓急,攻补兼施。罗氏认为,经前气血充盛,血海满盈,气机怫郁,则血脉壅滞,若素有血瘀痛经之疾,经前见乳胀、腹痛等症,是为月经将潮之兆,气血壅滞之证,当以行气活血为主,条达气机,使经脉流畅。本例痛经较甚,有血瘀证候,故经前以失笑散加味,配丹参、益母草或当归、川芎等活血行血,乌药、香附等行气疏肝,重在消除痛经以解决其标证。待月经净后,气血随经血下泄,血海相对空虚。本例素有子宫发育不良,属禀赋不足,肾气薄弱,故经后腰酸、头晕,此为本虚之象。治宜补肾填精,健脾养血。则以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补肾气,熟地养肾阴,党参、云苓等健脾益气,稍佐香附、乌药等行气疏肝,以免过于滋腻。在痛经改善后,更加入黄精、金樱子、女贞了等填补肾精,固本以助孕。
这种治法,是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顺应其生理性的阴阳消长、气血盈亏变化的节律,攻补兼施,标本兼顾。对于虚实夹杂的病例,尤为适用。
例2属原发性不孕,并有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为肝肾阴虚之证。一方面因精血亏损,血海不盈,则经量减少,另一方面又因阴分不足,阳气内动,在经间期氤氲之时,阴火不维阳,热扰冲任,出现非时之下血。经候不调,则难以摄精成孕。治法当以调经为先,经调而后子嗣。调经之法,不离辨证。首先用六味地黄合二至丸加减,养阴益精,充养天癸,虚火自平。其后经间期出血已止,则重在滋肾,用菟丝子、桑寄生、熟地等,佐以疏肝镇潜,用麦芽、珍珠母,以巩固疗效。调理三个月后,经候如常,但发现输卵管通而不畅,此为冲任不畅,胸络阻滞,则予活血通络、疏肝养血之剂,使气血条达,脉络畅顺,而胎孕易成。
例3为慢性前列腺炎造成不育。慢性前列腺炎往往影响精液质量,使精子活动率下降,精子数减少,或液化时间延长等。并可出现湿热或寒湿的证候。本例主要表现为湿热下注,有较明显的热象,故使用苦参、栀子等苦寒燥湿;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佐以太子参、淮山等健脾运湿。因湿热蕴结,可导致血脉阻滞,运行不畅,故佐以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症状好转,则着重健脾益肾,适当清利以善后,使湿浊去,男精壮,而胎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