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原始含义是指经验方,与“效方”、“试效方”同义。经方是临床医生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的使用和化裁,寻找到最佳的或较佳的结构,确定其主治病症,然后予以固定和命名而成。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中医所有的方剂(并非所有处方)皆是经方,这是广义的经方。然经方又有特指,专指张仲景方,这种意义的“经方”实际上是“经典方”的简称,现今人们所说的经方大都是这种意义。本文所论经方即指这类方剂。经方的使用历史在1800年以上,是中医方剂中的精品和“极品”。
经方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特点:
1.药味精练,配伍巧妙,结构严谨:经方大多用药四五味或七八味,少至一二味亦可成方,在十味以上者较少。然而其方或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发散与收敛同行,升发与降下结合,君臣佐使,配伍巧妙。很多经方不可轻易拆卸,不可改易,否则效果大大减弱,古人说“古方以不加减为贵”主要是就经方而言。所以说经方的结构有令今人不可思议之处,简直可以誉之曰“巧夺天工”,如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承气汤等,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皆发现有这种特性。
2.使用指征明确,疗效可靠:经方从张仲景书问世至今已1800年,此间临床应用不辍,因而也就已经接受了1800年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疗效非常好的方剂。经方的疗效好,古往今来,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为什么经方的效果好呢?我们认为长期的和反复的临床检验和筛选是问题的主要答案。经方虽然主要是在仲景的著作中与我们见面的,但它们的大多数在仲景以前就已出现,就已被长期应用,就已经历过检验和改进,其中一部分早被淘汰,到了张仲景,他继承的已经是比较精华的部分了。我们有理由推测张仲景本人对他所接触到的方剂又作了大的筛选。张仲景方剂的来源有三:一是来源于仲景的前人,主要是指从书本上得来者,《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11家计295卷,其中有《汤液经》者。后世有不少人如皇甫谧就说过张仲景“论广《汤液》”,提出《汤液经》是仲景方的主要来源。由于皇甫谧是晋人,距仲景时代不远,故他的话还是比较可信的。张仲景方剂的第二个来源是他的同时代人,这自然包括他的老师张伯祖。“博采众方”应该包含这一方面的意思。最后仲景在临床实践中自然也创制了不少的方剂。“博”指涉及范围之广,而“采”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性地摘取。仲景全书所载方剂是113首合262首,总计不足400首,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在某种程度上说,仲景方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方剂进行了筛选后得到的精华。
有一点至今可能仍然令人不很明白,那就是为什么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里虽然提到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以及有可能的《平脉辨证》,而于《汉书·艺文志》载录的经方家著作却没有提及。我们认为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张仲景在宜于简要而不宜于繁琐的序文里,他只需将几种重要的参考著作提出即可,而不会将所参考了的每一本书都在序文里备列;其二、仲景的序文有明显的汉末魏晋文章的色彩,受其影响,他也只能选择能够用二言四言点明的医学著作。其三,当时医学著作的流行是有局限的,张仲景不可能每书必读。但无论其序文如何表述,仲景继承了前人的医学经验,这一点是肯定的。
此外,《伤寒论》方剂在仲景之后还经过了晋太医令王叔和的又一次筛选。王叔和在对仲景旧论作搜集整理时,不是有文必录,有方必录,而是依据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效果极佳、用之皆验”者录入。《伤寒例》有王叔和语:“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可证。
由此可见,仲景书中那些不符合王叔和标准的内容包括方剂,不属“真方”,难称“神验”者,叔和就弃而不录了。由于叔和是一代名医,太医令,学验俱丰,故他的筛选在一定程度上讲还是可靠的。所以我们说,王叔和的功绩不仅在于他对仲景旧论的搜采,还在于他对仲景方剂的精选。
正因为上述这样一些原因,故《伤寒论》方剂的疗效更日臻完美;而《伤寒论》方之所以较之《金匮》方更为精炼,道理也可能在于此。明人赵开美在刻《伤寒论》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1595年,赵开美家乡疫病大流行,有一位名叫沈南舫的医生“活人甚众”,赵开美不知他操何术“若斯之神”,问之,沈回答说:我不是探得龙藏秘典、窥见青囊奥旨而达到这样神奇的水平的,我只不过是对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窥得一斑二斑”罢了。由此一则故事可见人们于《伤寒论》方的赞誉、信赖和爱好。后世人们对仲景方尤其是《伤寒论》方皆赞不绝口,也是基于其临床实效,有感而发,绝非虚言。刘氏曾赞曰:“中医书百种,惟有此书真。”
3.适应证广泛:经方结构严谨,设防周密,针对疾病的要害,扼住了较多病证的共性,故其适应症广泛,既可以治伤寒,亦可治温病;既可治外感,亦可治内伤,这是被历代临床医生反复验证了的事实。故古人又说《伤寒》方可医百病。经方为中医方剂之母,仲景立方法、垂津梁,使用者可以根据仲景的原则对原方(母方)进行加减化裁,则112方何止于112方?真正是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如此一来,经方的适应证又得到更大的扩展,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学方剂也要从经方开始,这样才能从源到流,执简驭繁。
当然,经方也有其局限性。如适应证虽然广泛,但也决不是包罗万象,有时还必须后世方即所谓时方者作为补充,如此方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