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光明Guāng míng(GB37)

出处:《灵枢》

光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取穴:从外踝尖直上5寸处取之。

光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少阳胆经络穴。足少阳所入。

适应症

主治:目疾。常用于目痛,夜盲,近视,目翳;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0.8寸。

阐释

本穴功在于目,能治目痛、夜盲,故名“光明”。目者人神之汇也。《道藏》:“左目神,字英明,右目神,字玄光。”合二目之神,则名之为“光明”。光明为本经之络穴,与足厥阴之蠡沟相应。光明喻珠光之放,蠡沟犹蚌壳之收。两穴相契,母子攸关。故肝胆二经,俱关于目也。肝开窍于目,本经起于瞳子髎,又接近足之阳明,阳明为两阳合明之经,故本穴治目赤、目口。又以其位置在腿,故兼治胫胻足膝之疾,兼能通郁解热,综此诸意,穴称光明,有余义矣。

光明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目疾

1.青盲,雀目视物不见:刺足三里,泻委中出血、光明泻。(《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2.目中生膜:睛明、太阳、合谷、四白、光明。问曰:已上穴法刺之不效,何也?答曰:此证受病既深,未可一时便能针愈,须是三次针之方可效。复刺后穴:睛明、合谷、四白。(《针灸集成》第十方)

3.睛内障:太阳、合谷、临泣、睛明、光明、风池、天府。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用此法针之不效,何也?答曰:怒气伤肝,血不就舍,骨水枯竭,血气耗散,初患时不能节,将恣意房室,用心过多,故得证者难治,可刺后穴:太阳、合谷、临泣、睛明、光明、风池、天府。(《针灸集成》第十方)

4.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标幽赋》)

5.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席弘赋》)

6.风牵偏视:以光明穴为主诊治。[针灸临床杂志,1995,11(10):21]

二、其他病症

1.淫泺胫痠,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素问·骨空论》)

2.足腕不用痿躄,坐不起,髀脚痛:光明沿皮五分、丘墟直五分。(《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3.回乳症:光明穴、足临泣穴,针灸治疗。[中国针灸,1985,5(4):48]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78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