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大钟Dā zhōng(KI4)
出处:《灵枢》
定位
部位:在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取穴:于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中取之。
类属
足少阴肾经穴;络穴。
适应症
主治:腰、咽、前阴及神志病症。常用于腰背痛;癃闭,便秘;咳血,气喘;痴呆,嗜卧;足跟痛。新增:心烦。
操作
直刺0.3-0.5寸。
阐释
天之所赋曰钟。肾主先天,即人之全体精英之聚也,故名:“大钟”。《逸雅》:踵、钟也;钟,聚也,上体之所钟也。《白虎通·五行篇》云:“钟者,动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蔡邕《独断律》云:“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也。”本穴在踵,颇合动养万物之意。本穴命名,或有会此意者。意本穴为足少阴之络,与足太阳构通,得阴阳之合,乃动养人身全体也。其所治症,于诸虚不足为特效。善悲、不乐、腰脊如解、喘息等症,盖有兴阳振奋之力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1.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者也。(《灵枢·经脉》)
2.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䀮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素问·刺疟》)
3.足少阴疟,呕吐甚,欲闭户牖,刺大钟。(《医学入门》卷一)
4.大钟、郄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千金翼方》卷二十六)
5.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标幽赋》)
6.小儿遗尿,艾灸通里、大钟穴治疗。[中国针灸,19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