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环跳Huán tiào(GB30)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取穴:侧卧,伸下腿,上腿屈髋屈膝,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取穴。
类属
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适应症
主治:腰腿部病症。常用于腰胯痛,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操作
治疗单纯性坐骨神经痛,侧卧位直刺1.5-3寸,使针感至足,通过针尖细微的调整,可控制针感分别沿大腿外侧、后侧、前外侧传导,以治疗不同部位的疼痛。在这一体位下,针刺的深度与体位设计密切相关。采用俯卧位,取内侧的中跳或新环跳穴更容易刺激坐骨神经使针感至足;治疗丛型坐骨神经痛,疼痛以阴部为主时,或治疗其他阴部病症时,针尖应刺向内下方,使针感至前阴部。或者采用俯卧位,取秩边、新秩边(20世纪50年代文献曾作为环跳穴的位置)更易使针感至少腹、会阴、前阴部;治疗梨状肌型坐骨神经痛时,进针点稍向外上方,获得针感(传至足)后,将针提到皮下,分别向梨状肌的止点、肌腹和止点斜刺;治疗瓶关节型坐骨神经痛,进针点应稍靠近髋关节,使针感扩散至髋关节。
阐释
穴在肠骨窝中,股骨嵌接之处,侧卧取之;膝微屈,腿微抬,此穴乃现。每见人当跳跃时,必先蹲身屈其胯膝,则本穴形成半环形之凹隙,因名“环跳”。治半身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为用在于通利。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腰腿部病症
1.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素问·缪刺论》)
按“枢中”即碑枢中,相当于“环跳”穴部位。
2.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灵枢·厥病》卷五)
3.仁寿宫患脚气偏风,甄权奉敕针鐶铫、阳陵泉、巨虚下廉、阳辅,即起行。(《千金要方》卷八)
4.治腰胯疼痛,不得转侧,刺足少阳经环跳二穴……用长针刺入一寸,次针丘墟二穴。(《针经摘英集》)
5.腰胯疼痛,转侧艰难,痛入髀枢:补曲池,泻环跳;麻痒则补曲池、环跳、委中、束骨,效。(《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6.腿股风不能转动举止:环跳、风市、委中、昆仑、居髎、三里、阳陵泉。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过多,寒湿流注,推闪后腰痛疼动心。复刺后穴:五枢、阳辅。(《针灸集成》第四十五方)
7.两膝肿痛莫能动止:膝眼、居髎、环跳、三里。金陵仓巷人姓蒋,扶双拐,经月痛甚,针此数穴,抛拐而走。(《针灸集成》第六十六方)
8.坐骨神经痛:取穴以环跳穴为主穴,腰部病变加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臀部病变加秩边、新建、环中,髋部病变加居髎、髀关。[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23(6):460]
9.腰腿痛:环跳穴、小肠经穴位电针治疗。[新中医,1984(12):31]
10.坐骨神经痛:环跳穴针刺结合按摩治疗。[中国针灸,1987(2):23]
11.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肠俞、环跳穴、秩边穴,针刺、推拿治疗。[中国针灸,1987(3):21]
12.腰痛:针环跳穴治疗。[四川中医,1986,4(4):55]
13.牵掣髋:环跳穴、秩边穴,针刺治疗。[江苏中医,1988,9(7):22]
14.急性腰脊软组织损伤:环跳穴针灸疗法。[中医研究,1993,6(3):35-36]
二、中风病症
1.中风半身瘫痪,疼痛麻木,不遂:针合谷、手三里、曲池、肩井、环跳、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绝骨、居髎。(《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2.治中风半身不遂,腰胯疼痛不得转侧,腰胁相引不能屈伸,麻木不仁,环跳二穴,针二寸,灸七壮。(《乾坤生意》下卷)
3.中风环跳而宜刺。(《标幽赋》)
4.类中风后偏瘫:环跳穴、天潘穴,上下配穴治疗。[吉林中医药,1985(5):21]
5.偏瘫:肩髃、环跳、足三里,针刺治疗。[陕西中医,1991,12(10):469]
6.中风后遗症:涌泉、环跳,针刺治疗。[陕西中医,1992,13(4):177-178]
三、其他病症
1.癔瘫:针刺环跳。[浙江中医杂志,1984,19(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