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通谷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腹通谷Fù tōng gǔ(KI20)

出处:《黄帝明堂经》

腹通谷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上脘穴旁0.5寸处取之。

腹通谷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少阴肾经穴。

适应症

主治:腹部病症。常用于腹中包块,腹痛,腹胀,呕吐。

腹通谷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5-1寸。

阐释

通,洞达也;谷,阴象也。本穴以下为“至阴”。张隐菴谓本穴“通于足少阴之然谷,故名通谷”。更以本经至此接近阴经,亦符谷为阴象之义。

腹通谷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1.治痰饮法,诸结积,留饮澼囊,胸满饮食不消,灸通谷五十壮。(《千金要方》卷十八、《千金翼方》)

2.《德贞常方》治张口不合方,灸通谷穴,在上管旁半寸。(《医心方》卷五)

3.内中水肿,面痿黄,胃脘、通谷、气海、水分。(《医学纲目》卷二十四)

4.噎塞膈气,通谷。(《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阐释

本穴在幽门穴位之下。幽、谷,俱阴象也。《诗》云:“出于幽谷”。本穴与上脘平,有关气向上通也。《内经》谓:“谷道通于脾。”即水谷由食道下行入胃,化气之后,脾气散精,如行幽谷之中也。本穴治症,关于脾胃者居多,且能上通下达,故名“通谷”。

又考天枢之穴,近于横行结肠之两端,其用能通肠滞及燥结,故其穴别名“长谷”,喻其能通胃肠,乃治谷之下游也。本穴之名“通谷”,亦喻其能通胃肠,乃通澈谷之上游也。研究此穴可与天枢穴互参,运用此穴,可与天枢同取。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7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