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筑宾Zhù bīn(KI9)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
取穴:屈膝,小腿抗阻力绷紧,胫骨内侧缘后呈现一条明显的窄条形肌肉,即比目鱼肌。筑宾穴即在该肌与跟腱之间,内踝尖上5寸,横平蠡沟穴。
类属
足少阴肾经穴;阴维脉郄穴。
适应症
主治:癫狂及局部病症。常用于癫痫、吐舌;呕吐;疝气;小腿内侧痛。
操作
直刺1~1.5寸。
阐释
古宾与膑通。人当腿部努力时,则本穴坚强坟起,如有所筑者。筑,杵也。杵之使,坚实也。本穴有利于膑。治腨痛、足痛,故名“筑宾”。又以本穴接近漏谷。“漏谷”与胫骨之漏血孔有关。因借髓传脑,故治癫痫、呕逆。循经上升,以为治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1.气疝,其状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气郁之而胀,怒哭号罢,则气散者是也……或小儿亦有此疾,欲曰偏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筑宾一穴灸之。(《古今医统》卷六十)
2.齿痈之发在脐上五寸许,其形长如鹅子,令人寒战咬牙,痛连两胁,当灸筑宾二七壮。(《痈疽神秘灸经》)
3.赫痈在当脐大如瓜,突出红甚如瘿瘤,当灸阴谷七壮、筑宾二七壮。(《痈疽神秘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