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水突Shuǐ tū(ST10)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
取穴:正坐仰靠,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横平环状软骨下缘,当人迎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处。相关穴毗邻关系:在环状软骨水平,于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定水突;水突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为天鼎穴,上方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为扶突穴。
类属
足阳明胃经穴。
适应症
主治:肺部、咽喉部病症。常用于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操作
针刺0.3~0.5寸。不宜向内侧深刺。
阐释
穴在人迎之下。结喉两旁,人当饮食下咽时,本穴向上冲动,气向上冲,即突之意也。气水同源,故名“水突”。本穴功能为通利降逆。其所治症,多属气分。故治咳逆、上气、咽肿等症。
汪訒菴云:“上焦不治,水溢高源。”余以为取本穴当能有效。但未曾经手试用耳,或然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1.声带疾患,人迎穴、水突穴针刺治疗。[中国针灸,1987(1):18]
2.嗓音疾病,人迎穴、水突穴,针刺治疗。[中国针灸,1988,8(2):12-13]
3.梅核气,人迎、水突,针刺治疗。[陕西中医,1991,12(10:512]
4.偏头痛,针刺水突穴。[中国针灸,2001,21(10):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