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上廉Shàng lián(LI9)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取穴: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手三里穴下1寸处取穴。
类属
手阳明大肠经穴。
适应症
主治:局部病症。常用于肩臂痛或麻木;头痛。
操作
直刺0.5~1寸。
阐释
廉,侧也,又隅也,棱也。二穴在前膊外侧,肉棱凸起处。在侧棱下端者为“下廉”,在侧棱上端者为“上廉”,以其所在部位而得名也。两穴治症略同,凡诸偏风、腹痛、尿黄、冷痹不仁等症。但有关大肠者,则更效。
附:临床应用举例
1.主骨蒸及痃癖气等灸方两肩井、上廉、下廉,灸七壮。(《医心方》卷十三)
按难以判断此方中“上廉”是手上廉,还是足上廉。
2.手臂麻痹不仁,肩髃、曲池、手上廉、合谷。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皆因寒热相搏,气血凝滞,故如此也,复刺后穴:肩井、列缺。(《针灸集成》第二十九方)
3.手背生疮红肿疼痛,阳池、上廉、曲池、液门、中渚、合谷,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气血壅滞,皮肤瘙痒,用热汤泡洗而红肿,如此久而不治,变成手背疮。复刺后穴:上廉、阳池。(《针灸集成》第三十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