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的药性与功用汇解

来源:《本经》

简说: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或石韦的叶片。野生。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河北等地。原植物喜阴凉干燥气候,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止咳。临床用名石韦。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名医别录》:

味甘,无毒。主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药性论》:

使,微寒。治劳,及五淋胞囊结热不通,去膀胱热满。

《日华子本草》:

治淋沥,遗溺。

《开宝本草》:

味苦、甘,平,无毒。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本草图经》:

炒末,冷酒调服,治发背。

《汤液本草》:

《局方本草》云:石韦味苦甘,平,无毒。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药性论》云:使。治劳及五淋,胞囊结热不通,膀胱热满。

《日华子》云:治淋遗溺。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生华阴。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韦,用治淋亦佳。

《本草纲目》:

崩漏金疮,清肺气。

《本草蒙筌》:

味苦、甘,气平、微寒。无毒。得菖蒲妙,使杏仁良。治遗溺成淋,通膀胱利水。疗痈疽发背,去恶风止烦。益精气,补五劳,除邪热,安五脏。生瓦上者,瓦韦为名。治淋亦佳,《本经》曾载。

《本草乘雅》:

石者山骨,韦为之皮,秉坎刚之水用,离丽之火体,从坚凝闭密中,畅达敷布,故主劳热邪气,致五癃闭,假石性之票悍,宣通水道,捷于影响。解丹石阳毒者,以艮止之宁谧,对待治之,大生毛发者,肾主骨主髓,发者肾之荣,肺主皮、主肤,毛者肺之华耳。

《药性解》:

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肺、膀胱二经。主劳热邪气、五淋癃闭、膀胱热满,痈疽发背,除烦下气,补虚益精。络石、杏仁为使,得菖蒲良。

按:石苇清热利水,本入膀胱,而肺则下连者也,宜兼入之,既能清热利水,则无阳亢阴伤之患。

《本草备要》:

通淋,补劳。甘苦,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药,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气,补五劳(利湿清热之功。高阳生对宣帝治劳伤,用石韦计)。治淋崩发背(炒末,冷调,酒服)

生石阴,柔韧如皮,背有黄毛。去毛,微炙用。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古瓦上者名瓦韦,治淋。

《本经逢原》:

石韦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其性寒利,故《本经》治劳热邪气,指劳力伤津,癃闭不通之热邪而言,非虚劳之谓。治妊娠转胞,同车前煎服。

《本草崇原》:

水草、石草皆主在肾。石韦生于石上,凌冬不凋,盖禀少阴之精气,叶背有金星,有黄毛,乃金水相生。肾上连肺也,主治劳热邪气者,劳热在骨,邪气在皮,肺肾之所主也。五癃者,五液癃闭,小便不利也。石韦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津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不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夫水声泄肾气,人声泄肺气,不闻水声、人声者,藏水天之精,以助人之肺肾也。

《本草求真》:

[批]清肺热以利水。

石韦专入肺。苦甘微寒,功专清肺行水。凡水道不行,化源不清,以致水道益闭,化源不清,则水道自闭。石韦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味苦气寒,苦则气行而金肃,寒则热除而水利,是以劳力和伤津伏有热邪,而见小便不通及患背发等症,治当用此调治。俾肺肃而水通,亦淋除而毒去矣。

《得配本草》:

得菖蒲良。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制丹砂、矾石。

甘、苦,微寒。入足太阳,兼入手太阴经。通膀胱,清肺火。治淋沥遗溺,疗痈疽发背。

配槟榔、姜汤,治气热咳嗽;配滑石末,治淋痛。

真阴虚者禁用。

《本经疏证》:

石性至刚,纵使火煅金钻,能通其质,不能通其气。虽然,端溪之砚,蓄水不冰,此水之温气渍于石也。丹硫之穴,其水可浴,此石之温气贯于水也。故夫至柔方能驰骋至刚,老氏之言,不吾欺矣。夫此犹为石温水,温久积渐使然者言耳。若石既禀阴刚之性,所处又阴崖险罅,水声人迹不经之所,宜乎为阴之尤矣。乃偏生极柔极韧之石苇,何哉?且其味苦属阴,气平复属阴,若论阴阳交和,而后生气得钟,岂有此物生于此处之理?殊不知苦原火化,平本秋容,化于火而能柔,是以得钟生气于至刚之处,出于夷而自险,是以能存危栗于巉仄之区。意之所洽,即理之所在,理之所在,即功效之所自矣。热而曰劳,且附以邪气,则其内倚巉岩之骨可知,癃闭不通,兼五则因劳热而气化遂失其枢,致水气顽矿如石,可见此时若以寒剂泄其热,则水劳愈涌,热仍不除,若以热剂通其闭,则适助其热,气化仍不能转,故必以禀阴气,而萌芽于坚顽巉削之石中者,使附骨之阴气发生而劳热消,劳热消而气化遂得转,一举而无微不入,无患不除焉。患有阴焉,古圣人之因物揣情,因情度势,因势除弊,又岂后人广络原野,顾此失彼之智可同日语耶!

或问五癃唐以前人,无疏及此者,后世多以五淋目之,特五淋皆小便不通之候,古人文尚简,本经既曰五癃闭不通矣,复曰利小便水道,得无有补而其间有剩义欤?曰稽之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五常政大论,其病隆闭。王注癃为小便不通,则以五癃为五淋。盖亦未为非是,若更证之以奇病论之有癃者,一日数十泄;甲乙经之气癃虚则遗溺,似有漏义焉。盖热冷气沙劳五淋者,皆小便之不通,而别其源,徵其象,有此五种也。若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之溺也气也汗也泣也唾也,则所该者广,五淋仅溺之一端矣。训诂之书,说文最为近古,其于癃下不诂为小便不利,而诂为罢病,亦可见癃之为病,非暴病非实病矣。故夫癃之虚者,溺多汗多泣多唾多,气出而不反也。实者溺秘汗秘目干舌燥,气结而不解也。凡诊病之道,虚中当求其实,实中当求其虚,癃本罢病,罢病之中,又有虚实如此者焉。于此见本经石苇主治劳,热为虚邪,气为实邪,气著于劳热,是虚中有实,癃为虚闭,不通为实,五癃闭不通,亦是虚中有实。石苇之为物,惟其禀质柔软,是以能治虚热;惟其发生于刚悍,是以能通闭结;惟其性平,是以能下行,利小便水道之功为尤擅。于此又可见凡气虚热结目干口燥无汗便闭者,石苇均能治之,而于通小便为最善。以是较之训五癃为五淋者,其义岂不广且博耶!即推之千金治血淋之石苇散,治虚劳渴无不效之骨填煎,及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方可以思矣。

《本草分经》:

苦、甘,微寒。清肺热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湿,善能通淋。

现代药理研究

1.庐山石韦煎剂或异芝果素、有柄石韦的水煎醇提物均有镇咳祛痰的作用。

2.石韦对某些杆菌、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石韦有对抗气管痉挛的作用。

4.石韦对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石韦煎剂还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2
本条ID:12116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