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药性与功用汇解

来源:《本经》

简说: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陕西、甘肃、河北、湖北等地。味甘、涩,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临床用名龙骨、煅龙骨。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龙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

《名医别录》:

微寒,无毒。主治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小便利,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

《药性论》:

君,忌鱼,有小毒。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皮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夜梦鬼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

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开宝本草》:

味甘,平、微寒,无毒。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疗梦寤泄精,小便泄精。

《本草衍义》:

治精滑及大肠油,不可阙也。

《汤液本草》:

气平微寒,味甘,阳也。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坚结。小儿热气惊痫。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

《本经》云:涩可去脱而固气。

成无己云:龙骨、牡蛎、铅丹,皆收敛神气以镇惊。凡用,烧通赤为粉。畏石膏。

《珍》云:固大肠脱。

《本草发挥》:

成聊摄云: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涩,以收敛浮越之正气。

《本草纲目》:

涩平去脱。故成无己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其气收阳中之阴,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本草经疏》:

龙禀阳气以生,而伏于阴,为东方之神,乃阴中之阳,鳞虫之长,神灵之物也。故其骨味甘平,气微寒,无毒。内应乎肝,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神也者,两精相合,阴阳不测之谓也。神则灵,灵则能邪恶、蛊毒、魇魅之气,及必腹鬼疰、精物老魅,遇之则散也。咳逆者,阳虚而气不归元也。气得敛摄而归元,则咳逆自止。其性涩以止脱,故能止泄痢脓血,因于大肠虚而久不得止,及女子漏下也。小儿心肝二脏虚则发热,热则发惊痫,惊气入腹则心腹烦满,敛摄二经之神气而平之,以清其热则气散,而惊痫及心腹烦满皆自除也。肝气贼脾,脾主四肢,故四肢痿枯,肝宁则热退,而脾亦获安,故主之也。汗者,心之液也。心气不收,则汗出,肝心肾三经虚,则神魂不安而自惊,收敛三经之神气,则神魂自安。气得归元,升降利而喘息自平,汗自止也。肝主怒,肝气独盛,则善恚怒,魂返乎肝,则恚怒自除。小肠为心之腑,膀胱为肾之腑,二经之气虚脱,则小便多而不禁。脏气敛则腑亦随之,故能宿小便,及止禁寐泄精,小便泄精,兼主溺血也。其主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者,乃收摄神魂,闭涩精气之极功也。又主癥瘕坚结,肠痈,内疽,阴蚀者,以其能引所治之药,粘着于所患之处也。按:龙骨入心、肾、肠、胃。龙齿单入肝、心。故骨兼有止泻涩精之用,齿惟镇惊安魂魄而已。

简误: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澼,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证,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本草蒙筌》:

味甘,气微寒。阳也。无毒。畏椒漆蜀椒、干漆、理石,宜牛黄、人参。闭涩滑泻大肠,收敛浮越正气。止肠风来血及妇人带下崩中,塞梦寐泄精并小儿惊痫风热。辟鬼疰精物,除肠痈内疽。固虚汗,缩小便,散坚结,消癥瘕。《经》云:涩可去脱,此之谓欤?

《本草乘雅》:

龙禀阳而伏阴,神灵之物也。神则灵,灵则变,神也者,两精相合,阴阳不测之谓也。龙耳亏聪,以角为听,固有六根互用,此则借用以为六根者也。春半登天,秋半潜渊,揆机衡之升沉,是合四时之宜耳。

客曰:曰:龙骨畏石膏,喜牛黄、人参何也?颐曰:石膏禀艮止之凝肃,虽与潜蛰之德相符,御天之性则反,故畏之。牛黄黄中通理,厚德载物;人参参天两地,奠安形藏,藉以济弱扶倾,运用枢纽,故喜之。又牛黄为君,佐以龙骨,牛黄又反畏龙骨,何也?颐曰:牛黄全具敦阜之体,龙则时蛰时跃,蛰时无碍,跃时未免为之崩且溃耳。

《药性解》:

龙骨,味甘,性平,无毒,入肾经。主丈夫精滑遗泄、妇人崩中带下,止肠风下血,疗泻痢不止。得五色具者佳。其齿主惊痫狂疾。俱畏、蜀椒、石膏。

按:经曰肾主骨,宜龙骨独入之。观其沾舌,大抵涩之用居多,故主精滑等症,经曰涩可去脱,是之谓耶。

《景岳全书》:

味甘,平,性收涩。其气入肝肾,故能安神志,定魂魄,镇惊悸,涩肠胃,逐邪气,除夜梦鬼交,吐血衄血,遗精梦泄,收虚汗,止泻痢,缩小便,禁肠风下血尿血,虚滑脱肛,女子崩淋带浊,失血漏胎,小儿风热惊痫。亦疗肠痈脏毒,内疽阴蚀,敛脓敛疮,生肌长肉,涩可去脱,即止属也。

《本草备要》:

涩,泻,固肠,镇惊。甘涩,微寒。入手、足少阴(心、肾)、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经。能收敛浮越之正气,涩肠益肾,安魂镇惊,辟邪解毒。治多梦纷纭,惊痫疟痢,吐衄崩带,遗精脱肛。利大、小肠,固精止汗,定喘(气不归元则喘)敛疮,皆涩以止脱之义(《十剂》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白地锦纹、舐之黏舌者良(人或以古矿灰伪之)。酒浸一宿,水飞三度用,或酒煮、酥炙、火煅,亦有生用者。又云水飞,晒干,黑豆蒸过用(否则着人肠胃,晚年作热)。忌鱼及铁。畏石膏、川椒、得人参、牛黄良(许洪云: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有以制伏也)

《本经逢原》:

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起之气。《本经》主心腹鬼疰精魅诸疾,以其神灵能辟恶气也。其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之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癥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得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许洪云: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有以制伏之也。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夜梦交合,多梦纷纭,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故仲景治太阳证,火劫亡阳惊狂,有救逆汤;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少阳病误下惊烦,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治虚劳失精,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千金方》同远志酒服,治健忘心忡。以二味蜜丸,朱砂为衣,治劳心梦泄。《梅师》同桑螵蛸为末,盐汤服二钱,治遗尿淋沥。又主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但收涩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

《本草崇原》: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之数,上应东方七宿,得冬月蛰藏之精,从泉下而上腾于天,乃从阴出阳,自下而上之药也。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者,水中天气,上交于阳,则心腹和平,而鬼疰精魅之阴类自消矣。咳逆者,天气不降也,泄痢脓血者,土气不藏也。女子漏下者,水气不升也。龙骨启泉下之水精,从地土而上腾于天,则阴阳交会。上下相和,故咳逆、泄痢漏下,皆可治也。土气内藏,则癥瘕坚结自除,水气上升,则小儿热气惊痫自散,不言久服,或简脱也。

《本草求真》:

[批]敛肝气止脱,镇惊安魄。

龙骨专入肝、肾、大肠,兼入心,阴中之阳,鳞虫之长。甘涩微寒。功能入肝敛魂,不令浮越之气游散于外,故书载能镇惊辟邪,止汗定喘。冯兆张曰:龙,灵物也。灵则能敛邪恶蛊毒魇魅之气,喘逆者气不归元也,气得敛摄而归元,则喘逆自止。涩可去脱,故书载能以治脱肛、遗精、崩带、疮口不敛等症。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脱,龙骨、龙蛎之属。

《得配本草》:

得人参、牛黄、黑豆良。畏石膏、铁器。忌鱼。

甘,平、涩。入足少阴、厥阴经。收浮越之正气,涩有形之精液。镇惊定魄,止肠红,生面肉,疗崩带,愈溺血,敛疮口,祛肠毒。能引治毒之药粘滞于肠,以治患也。

得白石脂,治泄泻不止;得韭菜子,治睡即泄精;配桑螵蛸,治遗尿;合牡蛎粉,扑阴汗酒痒。

《本草经解》:

龙骨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金;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龙为东方之神,鳞虫之长,神灵之骨,入足厥阴肝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腹,太阴行经之地也,太阴脾土上升,则肺气下降,位于一身之天地,而一切鬼疰精魅不能犯之矣。龙骨气平益肺,肺平则下降;味甘益脾,脾和则上升,升降和而天地位焉,所以祛鬼疰精物老魅也。

咳逆者,肝火炎上而乘肺也;泄利脓血者,清气下陷也;女子漏下,肝血不藏也。龙骨味甘,可以缓肝火,气温可以达清气,甘平可以藏肝血也。

脾统血,症瘕坚结,脾血不运而凝结也,气温能行,可以散结也。小儿热气惊痫,心火盛,舍肝而惊痫也,惊者平之,龙骨气平,所以可平惊也。

《神农本草经读》:

龙得天地纯阳之气,凡心腹鬼疰精物,皆属阴气作崇,阳能制阴也。

肝属木而得东方之气,肝火乘于上,则为咳逆,奔于下则为泄痢脓血、女子漏下,龙骨敛戢肝火,故皆治之。

且其用,变化莫测,虽症瘕坚结难疗,亦穿入而攻破之。至于惊痫癫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仲景风引汤,必是熟读《本经》,从此一味悟出全方,而神变妙化,亦如龙之莫测,余今注此品,复为之点睛欲飞矣。

痰水也,随火而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性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纯阳能制阴邪。咳逆,敛气涤饮。泄痢脓血,女子漏下,收涩之功。癥瘕坚结,龙性善入,能穿破积滞。小儿热气惊痫,敛火安神。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与骨同义,但齿则属肾、属骨,皆主闭藏,故于安神凝志之效尤多。心下结气,不能喘息,收降上焦游行之逆气。诸痉,心经痰饮。杀精物。义亦与骨同。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龙能飞腾变化且多寿,故有此效。

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进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

阳之纯者,乃天地之正气,故在人身亦但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后之医者于斯义,盖未之审也。

人身之神属阳,然神非若气血之有形质可补泻也,故治神为最难。龙者乘天地之元阳出入,而变化不测,乃天地之神也。以神治神,则气类相感,更佐以寒热温凉补泻之法,虽无形之病,不难治矣。

天地之阳气有二:一为元阳之阳,二为阴阳之阳。阴阳之阳,分于太极既判之时,以日月为升降,而水火则其用也,与阴为对待,而不并于阴,此天地并立之义也。元阳之阳,存于太极未判之时,以寒暑为起伏,而雷雨则其用也。与阴为附丽而不杂于阴,此天包地之义也。龙者,正天地元阳之气所生,藏于水,而不离乎水者也。故春分阳气上,井泉冷,龙用事而能飞;秋分阳气下,井泉温,龙退蛰而能潜。人身五脏属阴,而肾尤为阴中之至阴,凡周身之水皆归之,故人之元阳藏焉。是肾为藏水之脏,而亦为藏火之脏也,所以阴分之火动而不藏者,亦用龙骨,盖借其气以藏之,必能自返其宅也。非格物穷理之极者,其孰能与于斯。

《本经疏证》:

龙纯乎气之物,秋冬则随地皆蛰,是故滨海之区,龙蛰水底,无水之地,龙蛰土中,至春启蛰,则出土上腾,其所伏处,土遂黏填似石,而形实龙,人得之谓为龙骨,其理平实,又何异焉?或者疑雨为阴,谓龙能行雨,必与阴为类,不知龙,阳物也,其能喷火,固阳之性,而雨则阳之所化,是故龙嘘气成云,必于上而不于下,其安居屈伏,则不于上而于下,亦可见阳之用虽在升,阳之体则宜伏,彼龙骨固盛阳伏而息焉之窟宅也,其本全是土,土为万物生长收藏之所本,若为龙所会蛰之土,则更为水火发敛起伏之所由,敛甚者能起而发之,发甚者能敛而伏之,此其用之神,有非他物可比拟者。其在于人,火离于土而不归,则惊痫癫狂,水离于土而不藏,则溲多泄利,阴不附土而阳逐之,则遗精溺血,阳不附土而阴随之,则汗出身热,心下伏气癥瘕坚结,蛰而不能兴也,夜卧自惊恚怒咳逆,兴而不能蛰也,种种患恙,一皆恃夫龙骨以疗之,则其取义于土之能发敛水火,又何疑焉?彼谵妄狂易汗出烦渴之不用龙骨,正以盛阳之结根于土也。下痢圊谷里寒外热之不用龙骨,正以阴水之汨夫土也。因是知龙骨之用,固为水火不依土设,然又必水违土而有火之相迫,火违土而有水之相尾者,乃为恰合也。

《本草新编》:

龙骨,味甘,气微寒,阳也。虽有雌雄,无分功效,但色黑者不可用。必须火煅研末,水飞过,始可用之。闭塞滑泻之大肠,收敛浮越之正气,止肠风下血,及妇人带下崩中,塞梦寐泄精,并小儿惊痫风热,辟鬼疰精物,除肠痈内疽,固虚汗,缩小便,散坚结,消癥瘕。

或问龙善变化,何以山中往往有龙骨,任人取携,血骨淋漓,绝不见有风云雷雨之生,龙不蠢然一物乎?曰:君误认龙骨为真乎。世间所用之龙骨,乃地气结成,非天上行雨之龙也。夫神龙见尾而不见首,首且不使人见,岂有骸听人之采取乎。惟龙骨乃地气所结,不能变化,所以取之而无碍耳。

或又问龙骨既为地气所结,宜得地气之深,性当属阴,而不当属阳矣,何龙齿安魂而不安魄耶?曰:虎属阴,而龙属阳,龙为火,而虎为金,不易之道也。龙生于地下,宜为阴,则虎生于地上,亦可为阳乎。万物皆生于天地之中,无阴则阳不生,无阳则阴不长。虎生于地上,未尝不得阳之气;龙生于地下,亦未尝不得阴之气也。然而虎得阳而生,而虎终不可谓阳之精;龙得阴而生,而龙终不可谓阴之精也。夫阳气者,生气也;阴气者,杀气也。生气属木,而人身之肝气应之;杀气属金,而人身之肺气应之。肺中藏魄,肝中藏魂。魂动,似宜用虎睛以相制;魄飞,似宜用龙齿以相伏。何以用虎睛制魂而魂愈动,用龙齿制魄而魄愈飞也。盖魂动者,阳气动也,以阳引阳而魂始归;魄飞者,阴气飞也,以魄招魄而魄始降。龙齿正得阳气,故能安魂;虎睛正得阴气,故能镇魄。谁谓龙骨生于地,即属阴物哉。

《本草分经》:

甘,平,涩,入心、肝、肾、大肠。能敛涩越之正气,涩肠益肾,安魂镇惊,固精止汗,定喘解毒,皆涩以止脱之义。

《本草思辨录》:

龙骨非无真者,特不易得耳。药肆所售,乃龙蛰土中,至春启蛰上腾。其所伏处,土遂粘埴似石而形似龙,故其用与真龙为近。

龙为东方之神而骨粘舌,其用在心肝二经为多。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安魂魄,镇惊痫。至主心腹鬼疰精魅,则以神物能辟邪恶也。治泄精泻利漏下,则以味甘归土,涩可去脱也。

徐氏谓龙骨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故伤寒邪气未尽者亦用之。邹氏谓龙骨牡蛎,推挽空灵之阴阳,与他发敛著物之阴阳者异。故桂枝柴胡两汤,可以会合成剂,龙骨摄阳以归土,牡蛎据阴以召阳。二说皆极精。

《医学衷中参西录》:

味淡,微辛,性平。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以舌舐舌不脱,有翕之即吸收之力可知),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泻、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泻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坚结也。龙齿与龙骨性相近,而又饶镇降之力,故《神农本草经》谓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也。

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拙拟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皆重用龙骨,方后皆有验案可参观。

龙骨若生用之,凡心中怔忡、虚汗淋漓、经脉滑脱、神魂浮荡诸疾,皆因元阳不能固摄,重用龙骨,借其所含之元阴以翕收此欲涣之元阳,则功效立见。若煅用之,其元阴之气因煅伤损,纵其质本黏涩,煅后其黏涩增加,而其翕收之力则顿失矣。用龙骨者用其黏涩,诚不如用其吸收也。明乎此理,则龙骨之不宜煅益明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谓:“用龙骨者宜悬之井中经宿而后用之”,是可谓深知龙骨之性,而善于用之者矣。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流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降修园曰: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现代药理研究

1.龙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2.龙骨具有抗惊厥作用

3.龙骨具有促凝血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2
本条ID:12108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