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论选萃
明·汪机肠痈,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聚积,身无热,此久积冷所致,故《金匮》有用附子温之。
清·吴谦大小肠痈,俱由湿热气滞凝结而成。或努力瘀血,或产后败瘀蓄积,流注于大肠、小肠之中。若痈成日久不溃,身皮甲错,内无积聚,腹急腹痛,身无热而脉数者,系肠内阴冷,不能为脓,宜薏苡附子散主之。薏苡附子散:附子(炮)二分 败酱五分 薏苡仁(炒)一钱。
清·高秉钧其因久积阴冷所成者,宜用温热之剂以温发之,《金匮》之用附子薏苡败酱散是也。
清·时世瑞时氏在《疡科捷径》一书中改名为“薏苡附子散”曰:“肠痈气急须宜服,脏腑能教邪自驱。
近代验证
例一 炊积科《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阑尾炎93例》(选自《陕西中医》1990;11(8):365)
笔者用薏苡仁60克、附子12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将药渣敷右天枢穴附近。腹痛甚加川楝、元胡、没药各10克;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加半夏10克、生大黄6克、银花30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加红藤3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腹胀纳呆加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孕妇加桑寄生、黄芩各10克、川断15克;白细胞或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加蒲公英40克、连翘10克。治疗慢性阑尾炎93例,结果痊愈78例(症状体征消失),好转11例(右下腹仍有深压痛或可触及条索状肿块),无效4例(中途改行手术者)。
例二 陈涛等《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选自《陕西中医》1993;14(12):533)
薏苡仁、败酱草、益母草各30克、制香附、白芍各15克、熟附片10克、当归6克、琥珀1克吞、山甲粉1克吞,后二味经期不用,寒凝重者加乌药、肉桂、小茴香;湿热重者加蒲公英、红藤、连翘;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输卵管积水加泽泻、茯苓皮;腹痛甚者加玄胡索、川楝子。水煎2次,取汁400cc,分2次服,4周为1疗程,可连服1-3疗程,经期勿用。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年龄20-48岁,病程1.5年-5年。结果:治愈31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笔者认为盆腔炎于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平素肾阳亏虚,邪毒乘虚内侵,湿热蓄积下焦,气血瘀结,针对此病理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加行气活血,散瘀通络之品,起到抗炎消肿,改善局部血循环,松解粘连组织之作用,把三者结合起来,数法兼顾,才能奏效。
例三 李怀生《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盆腔炎37例》(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96;(7):300)
笔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本为肠痈的有效方剂,用此方加味治疗盆腔炎也取得满意疗效。本文所收集的37例均由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基本方:薏苡仁60克、败酱草30克、赤芍15克、附子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索10克、丹皮10克、车前草10克。热毒瘀结,伴有发热,加银花、生大黄,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破瘀之功;如湿热与瘀搏结,伴见脓带、腹痛甚者,加赤小豆、冬瓜子,以加强清热利湿排脓之功;如热毒凝聚,气滞血瘀,伴见腹中包块者,加昆布,以软坚散结,消痈排脓;荆芥、柴胡,疏肝行气散湿。日一剂,水煎服。服药5-15剂后,32例痊愈,5例有效。
例四 吴允聪《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直肠炎45例》(选自《新中医》1997;29(12):38)
慢性直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脾虚湿盛化热,久泻脾肾阳虚,寒热虚实错杂,胃肠气机阻滞是本病病机关键,《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专为阳虚湿热内壅的肠痈所设。笔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黄6克、牡丹皮12克治之,在本组45例中,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治疗21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3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例五 陈永敏《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嚢炎并积液48例》(选自《国医论坛》1993;(5):34)
用薏苡仁60克、炮附子30克、败酱草30克、郁金15克、赤芍30克、枳实15克、益母草30克,脉数便干者加大黄15克后下,上腹痛甚者加白芍30克、玄胡15克;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或海金沙30克;轻度发热者加银花30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兑分服,每次服400cc,治疗慢性胆嚢炎并积液患者48例,治愈25例(症状体征消失,胆嚢体积缩至正常,B超示胆嚢积液消失);显效14例(右上腹仍有轻度触痛,胆嚢体积缩小一半以上,胆嚢积液明显减少);无效9例(治疗15天,自觉症状体征、B超复查结果无明显变化或有其它合并症出现)。笔者认为本方在《金匮要略》中用于虚寒性肠痈,用其治疗本病出于以下考虑:(1)与肠痈相比二者同属于体内腔系组织的炎症病变;(2)慢性胆囊炎病史较长,虚瘀亦多,其伴有积液则为湿浊之邪积聚的明征;(3)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受西医炎症思维的影响,临床中医亦多投苦寒清利之品,每易致中虚阳损,湿浊为患。而薏苡附子败酱散正具温阳化湿除瘀之功,赤芍、郁金、枳实、益母草以加强其理气化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