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汤

治法:
辛宣苦泄法
出处:
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组成:
麻黄 半夏 款冬花 桑白皮蜜炙各三钱 苏子二钱 杏仁 黄芩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加姜汤。
主治: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此定喘之主方也。凡病哮喘,多由寒束于表,而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故膈间必有痰热胶固,斯气逆声粗而喘作矣。治之之法,表寒宜散,膈热宜清,气宜降,痰宜消,肺宜润,此方最为合度。白果收涩,二十一枚恐太多,宜减之。(《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清·费伯雄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医方论》)

清·吴仪洛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热宜清,款冬温润,白果收涩,定喘而清金;苏子降肺气,黄芩清肺热,半夏燥湿痰,以共成散寒疏壅之功也。(《成方切用》)

近代·何廉臣此方解表清里,降气豁痰,治寒包热邪,哮喘痰嗽,遇冷即发管症颇效。(《重订广温热论》)

近代验证

例一 刘志明治咳喘案(选自《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三》)

李某某,女,18岁。

初诊:1984年8月2日。

主诉;咳喘十五年,每于夏季发作。近年来病势加重,其它季节亦有小发作。经外院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送进中西药,无明显效果而来就诊。

诊查:自诉咳嗽、喘促发作月余,稍动则加剧,至夜尤甚,不得睡卧。喉中痰声漉漉,痰多而粘稠,色黄白相间,咯吐不爽,胸闷短气,口干时欲饮。体温正常,纳食尚可,大便尚调,小使色黄。脉弦稍滑,舌苔薄黄。

辨证:证属痰浊内蕴,有化热之势。

治法:治以平喘化痰、稍佐清热之法,以定喘汤主之。

处方:白果12克、冬花12克、杏仁9克、厚朴12克、橘红9克、沙参18克、苏子叶各12克、半夏9克、黄芩9克、前胡9克、甘草6克。

服药七剂,咳喘减轻,胸闷渐舒。遂于原方加生芪18克,配沙参以益肺气。再进药七剂,咳喘几除。嗣后以上方增减,再服药十余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年余,未见再发。

按语

喘分虚实,诚如叶天士所云:“喘之一症,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是矣。凡病哮喘,其人平素必有痰热水饮蕴伏。复因气虚卫疏,触冒风寒而发。若内有水饮停伏,外被风寒搏束,则有小青龙汤一法,辛散风寒,温化水饮,病自霍然。如内有痰热胶固,复为风寒外薄,而成内热外寒之势,则舍白果定喘汤,辛宣苦泄之法,不能为功矣。现今用治哮喘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症,辄能应手取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58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