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论选萃
清·王孟英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六元正化,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征,火旺,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官,土旺,地乃渐湿。湿温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疬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秘,吐泻疟痢,淋浊×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凡医临证亦当准此化裁,自可十全为上。(《温热经纬》)
晚近·沈仲圭本方用藿香、薄荷、菖蒲,芳香化浊;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火势、木通、茵陈清利湿热;川贝、射干清咽化痰。合而成剂,有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湿热之邪留恋气分者有捷效。先师王香岩先生,常备此丹,随证应用,无不立效。又此方亦可用于颐肿,疟、痢、淋浊、疮疡等证。
近代·惲铁樵“足太阳之邪从肌表解,手太阳之邪从溲溺解。《内经》所谓心邪从小肠泻也,以故暑温即使无汗,亦用香薷得汗之后,即当注意利小便。伤寒之特效药是麻、桂、青龙诸汤。暑温之特效药是六一散,甘露消毒丹等方,病与伤寒不同,药亦完全与伤寒不同,所谓非伤寒系之温病,是在指暑温、湿温。暑温证见发热 弛张、汗多、溲短赤,当以甘露消毒丹,六一散、银花、连翘、白薇、淡子芩、牡蛎、薄荷等。”
近代·程门雪甘露消毒丹清热利湿解毒,芳香化浊确是湿温邪在气分,始终可用之方法,习惯用12~15克,包煎。(《程门雪湿温遗稿》)
近代验证
张某,男,16岁。1983年11月5日初诊。患者半月来头晕乏力,神疲纳呆,恶心厌油,胁肋不适,小便深黄。近3天来病情加重,巩膜皮肤日渐黄染。舌苔腻而黄,脉略数。检查:体温37.8℃,肝肋下1.5厘米,肝功能GPT650单位,TTTT14单位,TFT(+++),黄疸指数18单位,胆红质2.6毫克%,尿三胆阳性,HBsAg(—)。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证属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化浊。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15克 飞滑石、藿香、白蔻仁、连翘、射干、茯苓各10克 木通、黄芩、石菖蒲、山楂各6克 薄荷4.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半月,诸证完全消失,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皆转正常。
郑某,男,27岁。1984年4月19日初诊。两天前开始恶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粘液脓血,日行5~6次。检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9℃,下腹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常规镜检:粘液血便,红细胞(+++),白细胞(++),脓球(+),吞噬细胞少许。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证属湿热相交,壅滞肠中。治宜清热化湿,调气和血,兼消积化滞。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
藿香、连翘各12克 滑石15克 白蔻仁、石菖蒲、茵陈、黄芩、薄荷、白芍、木香10克 神曲、槟榔各8克。
服药3剂,其证大减。继服原方2剂,诸证悉除,大便常规检验正常。
李某某,20岁,1984年4月28日来诊。
患者低热(38℃)月余,午后为甚,时汗出,但热不退,伴有头身困重,胸闷,口苦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蕴结中焦,治宜清利湿热,芳香化浊。方剂甘露消毒饮加减。
处方:黄芩15克、滑石12克、茵陈12克、木通10克、佩兰10克、苡仁10克、苍术10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
服五剂后,诸症消失而获痊愈。
按语
此辛苦芳淡,上下分消之法。湿温逗留气分,湿热混合,湿中有热,热中有湿,汗出而热不退,最为缠绵,欲化其湿,化湿之药,性多温燥,不利于热,欲清其热,清热之药,性多寒凉,湿邪更易冰伏,故湿温向称难治之证。惟有辛宣肺气、苦泄里热,芳淡化湿一法,可策两全。盖辛宣肺气,气化则湿自化;苦寒之品,寒能泄热,苦能燥湿;芳香化浊、甘淡驱湿,不致于助热焉。此叶氏独得之秘,治湿热之准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