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朴夏苓汤

治法:
芳淡辛化法
出处:
清·石芾南《医原》
组成:
杜藿香二钱 真川朴一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光杏仁三钱 生苡仁四钱 白蔻末六分 猪苓一钱五分 淡豆豉三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
方制:
先以通草,煎汤代水。
主治:
治湿温病,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者。

方论选萃

晚近·沈仲圭此方用药,与三仁汤略相近似,着重芳香化湿,淡渗利窍,故为湿重于热之要方。

晚近·丁学屏此方之用,重在辛芳化湿,甘淡利湿。取豆豉、藿香辛芳透邪,宣化湿浊;厚朴、半夏,辛苦而温,辛苦泄降,温化湿浊;杏仁、蔻仁,味辛气薄,展气化以轻清;苡仁、二苓、泽泻、通草,皆甘淡之味,驱湿下行。

近代·何廉臣此方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煎邪与之俱化,湿化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经曰在:水郁折之,折者启上闸,开支河也。(《温热病方汇选》)

近代验证

例一 陈道隆治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案。

宋某某,女,46岁,武康路117弄1号。

1960年6月7日初诊:血少养荣,肝阳蠢动,头为晕眩,耳为鸣响,目糊昏花,少寐梦多,腰背酸楚,神疲不振,胃机不协,运化迟钝,胸闷痞闷,幽幽疼痛,纳钝苔厚,脉来濡细,当以和养助运为治。

全当归9克 杭白芍4.5克 紫丹参9克 朱赤苓12克 泡远志4.5克 炒枣仁12克 仙半夏6克 橘皮4.5克 阳春砂3克 鸡内金9克 炒谷麦芽各12克 佛手片4.5克 桑寄生12克 白蒺藜9克 荷叶边12克 三帖。

1960年6月10日二诊:营血不足,肝阳易于扰动,胃机失调,气滞未能和畅,上为头晕耳鸣、少寐梦多,中为胸腔痞痛,腹胀纳钝、次有腰酸跟痛,神思恹恹,脉濡苔厚,治当和养,辅以助运。

全当归9克 杭白芍6克 朱茯苓12克 泡远志4.5克 炒枣仁12克 生川朴2.4克 广藿梗9克 陈广皮4.5克 佛手片4.5克 砂仁3.4克 鸡内金9克 白蒺藜9克 桑寄生12克 紫丹参9克 仙半夏6克 荷叶边12克 三帖。

1960年6月13日三诊:营亏肝亢,胃机未和,头脑胀痛,耳鸣已瘥,寤能安寐,胸脘痞痛,腹胀纳钝,腰酸跟痛,舌苔转化,再当和养展运为治。

生川朴2.4克 广藿梗9克 仙半夏6克 朱茯苓12克 白蒺藜6克 双钩藤12克 荷叶边12克 泡远志4.5克 炒枣仁12克 橘红4.5克 砂仁2.4克 鸡内金9克 佛手片4.5克 桑寄生12克 杜仲12克 五帖。

例二 王庆儒治咳嗽案(选自《四川中医》1986.7)

王某某,男岁。患儿神疲,咳嗽气急,咯痰不爽,食欲不振。经用甘草片、氨茶碱等口服,链霉素肌注治疗3日,仍咳嗽不止。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滞。证属长夏受湿、着于脾胃,复感风寒,内外合邪,脾湿上犯,伤及肺卫。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味以燥脾湿、宣肺气。

处方:藿香10克、厚朴10克、姜半夏8克、茯苓12克、杏仁8克、白豆蔻5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桔梗8克、枳壳10克、泽泻8克、浙贝母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

二诊:服一剂后,咳嗽顿减,再予异功散收功。

按语

此辛芳甘淡,宣化气湿之法也。治湿温逗留气分,湿重热微,阻遏气机者也。盖湿为重浊之邪,粘腻之质,湿阻气机,最难骤化,欲化其湿,必畅其气,王孟英所谓“展气化以轻清”是矣。湿温治法,不外辛宣、苦泄、淡渗。盖辛以宣透,苦以泄热,淡以渗湿,上下分消法也。此治湿重热微,故重在辛芳透邪,甘淡驱湿。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4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