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汤

治法:
温里散寒法
出处: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组成: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方制: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
主治:
少明病,下利脉微者。

方论选萃

汉·张仲景少阴主水,少阴客寒,不能制水,故自利也。白通汤,温里散寒。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以散阴寒。(《注解伤寒论》)

明·吴昆少阴属肾,水脏也,得天地闭藏之令,立禁固二便,寒邪居之,则病而失体矣,故下利。葱白,所以通阳气也;姜、附,所以散阴寒也。是方也,能散阴而通阳,故即葱白而名曰白通。(《医方考》)

清·吴谦等少阴病,但欲寐,脉微细,已属阳为阴困矣。更加以下利、恐阴降极,阳下脱也。故君以葱白大通其阳而上升.佐以姜、附急胜其阴而缓降,则未脱之阳可复矣。(《医宗金鉴》)

清·周禹载真阳既虚,阴邪复深,姜附之性虽能益阳,而不能使阳气必入阴中,不入阴中,阳何由复,阴何由去?故惟葱白味辛,可通于阴,使阴得达于阳,而利可除矣。(《伤寒论三注》)

近代·程门雪白通汤乃四逆汤独去甘草一味,而易以葱白也。去甘草者,以本方用意取通不取守,恐甘草碍其通阳作用,一味出入,严谨如此。白通汤又即干姜附子汤加葱白一味也,加葱白通阳,是其主旨,所以只添一味,便旌旗变色,面目全非矣。仲景之制方,妙乃如是。葱白为通阳第一要药,阳不通则气不化,气不化则水停蓄;气为水阻,不得达于四肢,则脉微而厥;水逆趋于大肠,则自利不止。姜、附温阳,固为要药,然无葱白则不尽其功;葱合姜、附,则温里通阳,其力伟且大矣。通阳则小便利,小便利则水行气化,阳无所阻,脉微自显,肢厥自温,下利自止,伟矣哉葱白之功能也。此云小便利者,非可用普通渗利药也。惟独葱白、附子合用,阳通气化,小便自行,水寒一去,阳自回,肢厥温,脉微自复,下利自止矣。……故“利小便”三字,须留意焉。叶天士著《温热论》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一语,学者易忽视之,岂知其言之妙,非于《伤寒论》有极深功夫,固无从悟会微旨;非有绝顶聪明,又安能为此语耶。(《书种室歌诀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 治寒厥案(选自《哈尔滨中医》196)

赵某,男,30岁。患者于1951年在成都读书时,突感双脚冰冷,至1955年更见厉害,冬天不能离火,热天也一点不能沾凉风,既往有遗精史,从1949年起常患腹泻便溏,至今仍时发时止。西医诊断为雷诺氏病,经治年余未效。于1956年11月6日来我院医治,院内医师诊断为严重的寒厥证。给服白通汤,并加重其剂量,共服13剂基本改善,后又继服14剂,病即痊愈。

例二 刘宇治阳虚头痛案(选自《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1)

患者每天晨起头痛缠绵,伴精神倦怠,自汗,畏寒喜温,舌质淡自,脉沉细无力。服用白通汤加炙甘草2剂而病愈。

例三 俞长荣治伤寒后案(选自《伤寒论汇要分析》)

某患者,风寒后,突发寒战,四肢逆冷,腹痛自利,口干舌燥,但欲寐,脉沉微者。投以白通汤加味:

炮附子12克 干姜9克 炙甘草6克 横纹潞30克 葱白3茎。

水煎分2次服。药后利止,手足转温,诸证均愈。

例四 李莜圃治妇科案(选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2)

一孕妇怀孕9个月时,突发头晕眼花,跌倒后昏迷不醒,伴四肢厥冷,面色白,两颧微红,时恶心欲吐,脉伏不见。服白通汤加味1剂后,自觉胸腹漉漉作响,泻下许多水分,诸证随之减轻。次日仍有腹泻,以理中汤加味调治而痊愈。

按语

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易葱白者也,一味之易,变温守而为温通。可见治伤寒之学,须从前后,上下条文之间,比拟类推,细加考究,始能得其真谛。试观程师门雪以少阴篇中之白通汤与太阳篇中之麻黄汤;少阴篇中之四逆汤与太阳 篇中之桂枝汤相比喻,即可窥见其治伤寒之门径焉:“三阴三阳,互相对立,阳明与太阴相对,少阳与厥阴相对,太阳与少阴相对,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辩证处方,每多联系,互相印证可也。白通汤犹太阳病之麻黄汤也,四逆汤犹太阳病之桂枝汤也。一表一里,一阴一阳,遥遥相对,可审其旨趣矣。”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38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