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是把握三伏节气
利用“三阳”鼎盛时机
(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
固本扶正,祛除寒湿,打通瘀阻经络
此时艾灸,药性能更好渗透
事半功倍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人的阳气和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皮肤、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气血流通也会更加顺畅,有利于药物的循经络渗透、吸收和传导,很多在冬天频频发作和加重的疾病都会随之减轻。如果这时顺势而为,温养阳气,驱散潜伏在体内的寒邪,就可以改善机体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疾病在冬天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都可以大大减轻。
- 一、伏前培元灸
时间:2023.7.1日-2023.7.10日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周期:每两天灸一次 - 二、初伏灸
时间:2023.7.11日-2023.7.20日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周期:连灸三天,症状调理两天灸一次 - 三、中伏灸
时间:2023.7.21日-2023.8.9日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周期:每两天灸一次 - 四、末伏灸
时间:2023.8.10日-2023.8.19日
功效:培补元气,散寒祛湿
周期:1次/3天
畏寒怕冷者:多存在阳气不足、风湿寒入体的情况,经常会手足发凉、盗汗等。
儿童、老人:身体没有异常,但体质偏弱,要防患于未然,增强体质。
女性:被痛经、寒湿腹痛、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问题困扰的女性。
体态臃肿者:水肿的人往往是脾肾功能出了问题,因为脾肾控制人体水液分布运行,它们的功能能通过三伏灸改善调理。
肠胃不适者:胃痛、腹泻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肠胃功能不佳者。
受痛症困扰的人:受风湿骨痛、腰椎不适、肩颈疼痛等痛症侵扰的人。
存在呼吸系统问题的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等肺系疾病。
其他亚健康人群:需要提升免疫力、抗病能力和具有“治未病”意识的养生人群。
浙江嘉兴医学专科学校所办的《中医杂志》1962年第6期,曾专门介绍过平湖严肃容老大夫的化脓灸法。该灸法相传已有五代的历史,应用于临床,无论是治病,还是健身,疗效都比较显著。所以,后来张奇文教授编著《中国灸法大全》时予以收录,才不至于沧海遗珠。因为该灸法限定在农历小暑到白露这段时间实施,而这段时间基本上是三伏天,它的适应症与三伏灸也基本相似,所以属于三伏灸的范围。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灸治范围
1.适用于10〜25岁的身体矮小,先天或后天不足致成发育不良的病人,及初起肺痨,童痨瘦弱的患者;
2.适用于哮喘,痞块腹胀(包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症),肝胃气痛,妇女月经病(干血痨)疾患。
二、灸治时间
每年只在农历小暑起到白露止,这个时间内施灸。不在这个时期内来求治的病人,也要等到这个时间才施灸。
三、灸治穴位及壮数
2.哮喘灸:10〜15岁只灸1次,即大椎(九壮)、肺俞(九壮)双。成人一般分3年灸,第一年,天突(五壮)、灵台(九壮),肺俞(九壮)双;第二年:风门(九壮)双、大椎(九壮));第三年:大抒(九壮)双、膻中(七壮)。
3.痫证:也分2〜3年灸治:第一年:大椎(九壮),膏肓(九壮)双、身柱(九壮)、前顶(三壮);第二年,百会(三壮),囟会(三壮)、神道(九壮)。一般灸两年多能痊愈。如已灸两年疗效不显,第三年灸筋缩(九壮),便可痊愈)。
4.肝胃气痛:气海(九壮)、建里(九壮)、上脘(九壮)、中脘(九壮)、下脘(九壮),水分(九壮)。
以上排列次序,均按灸治穴位先后为序,凡分3年灸治的必须是连续3年才能收到确效。
四、艾炷及操作
艾炷用上等陈艾绒填入金属艾炷器压制而成,为大小均匀,底直径0.6cm,高0.8cm,坚紧的圆椎体。每天一点(穴),将蒜汁涂敷已定的穴位上,将艾炷贴上点燃施灸,直至艾炷燃尽自熄。另,按一壮,即涂蒜汁1次。毎天1穴,连续灸完为止,一般不予中断或隔日。施灸时为减轻患者的痛楚,艾炷燃至2/3以下时,即由专人拍打灸穴周围皮肤。
五、灸后摄护
毎穴灸毕,贴上膏药,膏药毎天换一次,化脓后如脓汁过多,则每天换2〜3次,直到收疤后停用膏药。灸完后以肉类等发物佐餐,以促进灸处化脓,约10天左右焦痂脱落,此时起忌食一切发物,以期早日结疤,需四十多天。化脓及恢复期内须绝对停止体力劳动与长途行步,休息60天,并注意睡觉眠姿态以防灸处损伤。虾、蟹、姜三物于灸后需忌食90天。
六、疗效
每年暑假都有数以千计的病求治,疗效确著。
大青按
1.为便于应用,以上穴位都用红色字体标出,点击时还可弹出相应的图示及简单说明。
2.以上灸方如错过特定时间,也可在灸药上下功夫,比如在艾绒中加入肉桂、附子、硫黄等温阳药物,来提升艾灸的温阳效果,从而获得类似的疗效。
3.如果做艾灸不太方便,还可以适当变通,进行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又叫天灸,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种特色疗法,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敷贴,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经络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其优势在于副作用少、安全、简便易行、老幼皆宜。
三伏天的敷贴疗法,即是三伏贴。它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5. 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颈部正中属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经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大椎与腰阳关则是督脉温阳的重要穴位。
作用:温阳利湿。
8. 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