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的艾灸疗法

原因辨证

呃逆又称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的一种现象,由膈肌痉挛收缩引起的,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若呃逆是在暴饮暴食之后,或受冷热刺激引起的,可自动缓解。若是由疾病引起的要积极治疗。中医认为,呃逆是由胃寒、胃火、脾肾阳虚、胃阴不足引起的。在相关穴位施灸可和胃降逆、调气理膈,从而缓解症状。

重点艾灸穴位

呃逆的艾灸疗法

具体艾灸疗法

方法一:艾条雀啄灸

取膈俞、天突、膻中、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施灸者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火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像鸟雀啄米似的一上一下移动。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此灸法对胃中寒冷所致的呃逆效果良好。

呃逆的艾灸疗法

方法二:艾条温和灸

取膈俞、期门、天枢、内关、丰隆、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皮肤3~5厘米施灸。以局部皮肤温热而无疼痛感为宜。丰隆、太冲穴可自己施灸,以便控制温度。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此灸法对气滞痰阻引起的呃逆效果较好。

呃逆的艾灸疗法

方法三:艾炷无瘢痕灸

1、取膈俞、臂俞、脾俞、膻中、气海、关元、内关、足三里、太溪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体位,在穴位皮肤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黏附艾炷,防止其从皮肤上脱落。

呃逆的艾灸疗法

2、将麦粒大的小艾炷放置在皮肤上,点燃艾炷施灸,当艾炷燃近皮肤或患者感觉疼痛时用镊子夹去艾炷,再施第二壮。每个穴位施3~5壮。以穴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灸处皮肤若呈黄褐色可涂适量冰片油以防起疱。这样的治疗隔日一次。此灸法最适宜于脾肾阳虚引起的呃逆。

呃逆的艾灸疗法

辅助治疗方

呃逆时,可按摩天鼎、膻中、中冲、太阳、气舍、内关、脆俞、少商穴来缓解症状,也可采用深呼吸、屏气等方法来治疗。

条目信息
1
本条来源于网络。
2
本条ID:1902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