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足跟痛的单方验方

足跟痛,其主要症状是明显的足跟局限性疼痛,往往在起床后站立或开始走路时加剧,稍活动后反而逐渐缓解,但久行后又加剧,临床以跟下和跟后疼痛较多见,症变以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和跟骨骨质增生为主。临床分为肾虚型,风寒湿痹型,血瘀型。压痛局限在跟骨结节偏内侧处,有时可摸到软组织结节状物。拍片多提示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

病案

川芎验案一

白某,男,60岁,干部。足跟疼痛,不敢着地多年,行动困难,经X光片确诊为跟骨骨刺。于1977年7月用川芎粉药袋治疗。方法如下:取优质川芎粉为细末,过80〜100目筛。据足跟大小,取一大小适当的棉块,将川芎粉掺人棉花纤维空隙中(尽量多入药末),外用药棉纱布包裹缝好,制成药袋,垫敷于足跟部即是。带药袋第3日,患者即感足跟发热,疼痛减轻,敢着地用力(药袋每10天更换1次),带药袋到20天时疼痛基本消失,再20天停药,至今已1年7个月,足跟痛,行动如常。(《新医学》1982年第3期)

川芎验案二

于某某,男,30岁。2年前X线照片发现有双跟骨刺,行走疼痛难忍,影响劳动。1973年10月用川芎粉治疗。方法如下:用川芎研极细末,装入小布袋内,将小布袋垫在鞋内,小布袋内的川芎可每周一换。1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随访1年多来,未见复发。(《新医学》1975年第2期)

威灵仙验案一

吴某,女,47岁。3年前正值月经期,雨天下地劳动,之后右脚跟痛,走路时脚跟不能着地,近月来加重。查:右脚面略为肿胀,触按脚跟即觉疼痛。处方:威灵仙20g,嘱其捣碎,醋调成膏,加温,然后将膏包扎脚跟,局部用暖水袋加温,每次2〜4小时,如此连续治疗1周,脚跟已能平踏地面,继续治疗3天,行走自如,不再感到疼痛。(《中医杂志》1992年第8期)

威灵仙验案二

孙某,男,64岁,经X线检査,双足跟部均有骨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经外敷威灵仙糊(将生威灵仙焙干,研成细粉,再用米醋调成糊状即可,涂在纱布上,再将涂药糊的纱布,敷在患处,每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20天,疼痛基本消失。后采用此法外敷1周,疼痛完全消失,以后疼痛未复发。(《中医杂志》1992年第8期)

川楝叶验案

患者徐某某,女,76岁,1985年11月8日初诊。患足跟痛,反复发作10余年,每年发作一、二次。近来又复发,举步艰难,足跟拒按,不红不肿。即用鲜川楝叶60g,红糖适量,混合捣绒成膏状,外敷足跟,24小时更换。敷1次疼通减轻,敷2次疼痛消失,行走如常,半年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87年第2期)

仙人掌验案

张某,女+47岁。1985年3月就诊。患者足跟痛1年多,不能履地休息后痛缓,步行疼痛。经用中药熏洗。内服中药,针灸、封闭等法治疗,效果不佳。采用仙人掌外敷治疗,先将仙人掌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疼痛处,处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三、四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用于晚上贴敷。在治疗期间穿布底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经治1周后,疼痛逐渐减轻,2周疼痛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陕西中医》1卯7年第8期)

按语

足跟痛多因风寒湿邪痹阻,局部血瘀气滞而发。川楝叶功善止痛,仙人掌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二药治疗足跟痛,均能起到止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川楝叶验案中配用适量红糖,据载,红糖有活血祛瘀之功,在许多软坚散结祛瘀之剂中,多伍用之;川芎善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活则瘀滞除,风除气血通则痹阻消,故可治足跟痛;威灵仙性味辛温,通行十二经,最善祛风散寒除湿,《千金方》即称其治疗腰足疼痛,故用之有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5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