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本病又称“聚筋”,“筋瘤”。是手和足部的关节或腱鞘内的滑液因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病变退化,或因关节囊,腱鞘受伤增多后发生的囊性疝出。好发于腕背部、腕掌侧、足背部等处。
海带验案一
李某某,女,31岁,教师,1982年2月发现右脚背侧有一指头大肿核,呈圆形,表面光滑,皮色如常,不觉疼痛,揉之稍有移动。县医院诊断为“腱鞘囊肿”,即嘱其试用海带,每天半斤,加水炖熟,当菜食用。可放青盐和青油少许,切不可放猪油,并在日常生活中忌食油腻,半个月后肿核变软,变小如豆大;1个月后完全消失。随访1年多未复发。(《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海带验案二
刘某某,男,21岁,农民,1983年9月发现左手食指关节处有一豆大肿核,呈条形,不红不痛,继后逐渐长大,来诊。即介绍服食海带,用法同前案。月余后肿核消失,半年多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卵5年第5期)
徐长卿验案
黎某,女,状岁,1963年7月18日初诊。患者自1960年以来,右腕背关节正中长一肿物如玉米大,不痛不痒。至1962年5月,肿物逐渐长至2.5×5.5cm,坚硬如骨,腕背时感胀痛,手指发麻,握笔写字不便。1962年12月5日到县医院作手术治疗,但未及半年复发,且长得比原来更大一些。于1963年7月18日改用徐长卿酊剂治疗:徐长卿全草(干品)200g,浸入50%酒精500ml,浸10天,局部按常规消毒,然后用不锈钢针穿刺囊肿如梅花样,力求把囊肿刺透,接着将徐长卿酊剂棉球湿敷,加盖敷料并用胶布固定,如果将要干燥则再加入药液,并经常使棉球保持一定的湿度。隔日针刺囊肿1次,依上法湿敷药棉。用药6天,肿块完全消除。8年随访,未见复发。(《广西中医药》1978年第6期)
按语
腱鞘囊肿属中医瘿瘤范畴,其病位在筋,病机为湿痰结聚,治当疏肝调肝,祛湿散结。海带咸、寒,能软坚化痰、利水泄热。徐长卿性味辛温,入于肝经,善利祛风湿肿止痛,可除湿痰之结聚,故能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