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消瘤汤
来源:
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组成:
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解:
方中以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橘叶、橘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且穿山甲合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具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之功。诸药配伍,力专功宏。其效非凡。
主治:
乳腺增生症。
加减:
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疗效:
治疗32例,结果痊愈25例(占78.1%),好转5例(占15.6%),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消瘀散结汤
来源:
陈景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
鹿角片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乳香,没药,香橼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
上药加水浸泡1小时后,至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得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功用:
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
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方中鹿角味咸入血软坚,性温通络,能消肿止痛,又善治寒疮;香橼、白芍味酸同气相求,入肝平气,入脾通壅,能解木土之郁,但是香橼辛散之力有余,酸敛不足,故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肝体而平肝气;辅以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效;并固精气;浙贝清热疗恶疮瘀毒,取寒温互用,药性和平,并助以乳香通经宣络以理气;没药化瘀以理血。诸药合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其功可舒肝脾气结,活血化瘀,促进气散血行,乳核脉络畅通,俾气散则无痛胀,血行则不成疮,其病自愈
主治:
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可用于乳腺增生。
加减:
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蒌至50克;甘凉润燥,清热而祛满;加青果5克,平肝开胃而化瘀;乳腺胀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克,利用其气香窜,能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外用木香100克,鲜生地200克,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湿浊不化,加白术10克健脾燥湿。鸡内金3克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若硬肿不消,宜加甲珠10克,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效,消坚止痛。
疗效:
临床屡试,疗效颇佳。
附记:
本方用治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伴有寒热者。加柴胡,黄连各”克,蒲公英50克。效果亦佳。
疏肝消核方
来源:
黄耀燊,《新中医》(8)1990年
组成:
柴胡、生白芍、鹿角霜、郁金、香附、桔梗、柴胡各12克,白术9克,益母草、荔枝核各15克,当归,炙甘草各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效。
功用: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解:
肝郁气滞,痰瘀壅滞,致冲任不调。冲任为气血之海。痰瘀壅结于上,结聚乳房而为病,且与月经周期有关。故方用柴胡、郁金、香附,元胡疏肝理气;益母草、鹿角粉、当归配郁金,元胡活血化瘀;桔梗,荔枝核理气化痰散结;再辅以白芍柔肝敛阴;白术、炙甘草健脾燥湿以调和肝脾。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功。
主治:
乳腺增生症。
加减:
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月经来潮后的二周内,也就是排卵期,本方加仙灵脾、仙茅,肉苁蓉、制首乌、鸡血藤等温补肾阳,以提高£2水平;月经来潮前的二周内,也就是黄体期,则加麦芽、山楂,丹参、玄参等以降低催乳素水平。但麦芽60~100克,山楂15~30克,应加用大剂量。对减轻乳房胀痛有显著疗效。
疗效:
韩玉洁报道,用本方临床验证43例,结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治愈和显效率达67.4%。
乳一方
来源:
经验方,《新医药学杂志》(3)1977年
组成:
柴胡(或青皮)、当归,郁金(或三棱)、橘核、山茨菇、香附、漏芦各15克,夏枯草20克,茜草、赤芍、丝瓜络各15克,甘草10克,牡蛎2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
方中用柴胡,香附、郁金、丝瓜络疏肝理气、疏通经络;当归,茜草,赤芍,夏枯草活血化瘀;山茨菇、橘核、煅牡蛎、漏芦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合而为方、理气,活血,软坚三法并用,气行则胀消,血行则痛止,瘀散则结解,自无乳胀,乳痛,乳肿之患矣。
主治:
乳胀,乳痛有肿块者。可用于乳腺组织(小叶)增生症。
加减:
临床运用,可随症加减。
疗效:
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乳癖化坚汤
来源:
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
草河车、夏枯草、半枝莲、瓜蒌各30克;海藻、昆布各12克,乳香、没药、橘叶、青皮各6克,浙贝母10克,三棱、莪术各6克,蜈蚣4条、山慈菇10克,茜草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解:
此症由肝气郁结而成。方中以草河车、半枝莲以消肿瘤;夏枯草,昆布、海藻软坚散结;三棱、莪术、茜草、乳没,活血化瘀;瓜蒌,浙贝,山慈菇消肿散结;青皮,橘叶破坚癖,散滞气,疏肝郁;蜈蚣走窜通络。直达病所而消恶肿。合而用之其软坚散结之力尤宏。
主治:
乳癖(乳房纤维腺瘤)。
加减:
临床运用,可随证增损。
疗效:
临床验证多例,均获痊愈。疗效可靠。
消癖汤
来源:
王玉章,《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当归,香附,女贞子各10克,仙灵脾15克,白芍、郁金各10克,菟丝子15克,鸡血藤30克,柴胡10克,首乌藤30克,旱莲草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
舒肝安神,健脾补肾,养血调经。
方解: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妇女,多为乳房小叶增生,发生于哺乳后期者,多为乳腺导管增生;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多为乳腺囊性增生。王氏集先辈之名言,采众家之专长,加上自己多年反复的临床实践,以为本病致病之因除思虑伤脾,脾虚水湿不运,聚而成核,或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为患之外,多与冲任不调有关。故王氏治之,多主张疏肝解郁,理气散结,益阴安神,调理冲任,攻补兼施而取效。方中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利气止痛;鸡血藤,首乌藤养血活血,安神通络;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仙灵脾,菟丝子,温阳化阴,使阴阳互济,冲任调理。上述药物系多年来王氏通过临床实践,从具有相同功效的多种药物中精心筛选而来,验之临床,奏效颇佳。
主治:
肝郁脾虚,肾亏而引起的乳腺增生及由此导致的月经不调,心神不安。
加减:
凡30~40岁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症或流产史,其双侧乳房内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质韧不坚,常同时或相继发生。其形态,或圆或扁,分散于乳房,或局限于其一象限。肿块与周围围组织分界不清,不与皮肤黏连,推之移动。在月经前3~4天,疼痛加重,肿块增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者可使用本方。如肝郁气滞盛者,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痰湿盛者,加白芥子,瓜荸,夏枯草,半夏等。
疗效: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
由于乳腺增生症有癌变的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须每隔3~6个月随访病人,予以详细的复查,进行动态观察。若肿块位于乳房的外上方,恶变的可能性大,须做病理切片。
条目信息
1
摘自《秘方求真》
2
本条ID:11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