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喘三案

名医简介

徐大椿(1693〜1772),字灵胎,清代医家。

松江王孝贤夫人。素有血证,时发时止,发则微嗽。又因感冒,变成痰喘,不能著枕,日夜俯几而坐,竟不能支持矣。是时有常州名医法丹书,调治无效,延余至。余曰:此小青龙汤证也,法曰:我固知之,但弱体而素有血证,麻、桂等药可用乎?余曰:急则治标,若更嗽数日,则立毙矣。且治其新病,愈后再治其本病可也。法曰:诚然,然病家焉能知之。治本病而死,死而无怨。如用麻、桂而死,则不咎病本无治,而恨麻、桂杀之矣。我乃行道之人,不能任其咎。君不以医名,我不与闻。君独任之可也,余曰:然,服之有害,我自当之,但求先生不阻之耳。遂与服,饮毕而气平就枕,终夕得安。然后以消痰润肺养阴开胃之方,以次调之,体乃复旧。法翁颇有学识,并非时俗之医,然能知而不能行者,盖欲涉世行道,万一不中,则谤声随之。余则不欲以此求名,故毅然用之也。凡举事一有利害关心,即不能大行我志,天下事尽然,讵独医也哉。

苏州沈母。患寒热痰喘。浼其婿毛君延余诊视。先有一名医在座,执笔沉吟曰:大汗不止,阳将亡矣。奈何,非参、附、熟地、干姜不可。书方而去。余至。不与通姓名。俟其去。乃入诊。脉洪大。手足不冷。喘汗淋漓。余顾毛君曰:急买浮麦半合,大枣七枚,煎汤饮之可也。如法服而汗顿止。乃为立消痰降火之方,二剂而安。盖亡阳亡阴相似,而实不同,一则脉微汗冷如膏,手足厥逆而舌润,一则脉洪汗热不粘,手足温和而舌干,但亡阴不止,阳从汗出。元气散脱,即为亡阳,然当亡阴之时,阳气方炽,不可即用阳药,宜收敛其阳气,不可不知也。亡阴之药宜凉,亡阳之药宜热,一或相反,无不立毙。标本先后之间,辨在毫发,乃举世更无知者,故动辄相反也。

观察毛公裕,年届八旬。素有痰喘病,因劳大发。俯几不能卧者七日,举家惊惶。延余视之,余曰:此上实下虚之证,用清肺消痰饮,送下人参作块一钱,二剂而愈。毛翁曰:徐君学问之深,固不必言。但人参切块之法,此则聪明人以此街奇耳。后岁余,病复作。照前方加人参煎入,喘而逆愈甚,后延余视之,述用去年方而病有加。余曰:莫非以参和入药中耶。曰:然,余曰:宜其增病也。仍以参作块服之,亦二剂而愈。盖下虚固当补,但痰火在上,补必增盛。惟作块则参性未发而清肺之药已得力,过腹中而人参性始发,病自获痊。此等法古人亦有用者。人自不知耳,于是群相叹服。

(《洄溪医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2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