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邪作痢说

名医简介

汪文绮,字蕴谷,清代医家。

愚按:痢疾一证,非六淫之邪所感,瓜果生冷所伤,而后始有此患也。余尝观古法相传,谓炎暑大行,相火司令,酷热蓄积为痢,近日医家皆宗其说。不知暑乃六淫之一,中暑而发热者有之,受暑而发疟者有之,与痢证毫无关涉,医用其法者,往往取效少而伤人多。夫痢证即时疫中浊邪中下,名曰浑者是也。邪毒入胃脘之上焦,则浮越于肌表,而恶寒发热;邪毒中胃脘之下焦,而走入大小肠,则剥脂膏之脓血,而后重里急。邪毒在肌表,由三阳而传入三阴,入里杀人;邪毒在肠脏,致恶饮食而败脾胃,绝谷杀人。若下痢而兼寒热者,杀人尤速。此疫邪入胃之不同,而见证之各别也。盖天地不正之杂气,种种不一,而痢证疾速,亦杂气所钟,病遍于四方,延门阖户,一人病此,人人亦病此,始也感受于天,继也传染于人,其为气所感召,已明验矣。且经不云乎,夏伤于暑,秋为痃疟,未见传染也;因于暑,烦则喘渴,静则多言,未见传染也;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未见传染也。而痢疾之传染,益信暑热之无与。况杂气所著无方,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他处安然无有;杂气之所发无定,或村落中偶有一二所发,或一年中竟无一人所感,而暑热则每岁时之所必有,瓜果每夏秋之所必熟,何值此痢疾不发之年,虽暑热酷烈,瓜果多食,卒未见滞下而广行。如此则不辨而自明矣,而余谓疫邪作痢之说,亦不为无据矣。此证初治宜用黄金汤,解疫毒而救胃气;继用四君子汤,扶脾土而补元气;久则用八味加参汤,补真元而生土气,经曰肾为胃关,主二便而开窍于二阴者也。即体实受邪,于黄金汤中加黄连一味,无不捷应。若兜涩太早,休息久痢,邪在肠间,体实余邪不下者,宜犀角地黄汤,或巴豆霜丸,体虚余邪不下者,宜六味归芍汤,或桂附八味丸。此治痢大略之法也。若证见脓血切肤,少腹必急痛也;赤白刮下,脂膏有浅深也;里急后重,或寒或热而下迫,或气虚而下陷也;口渴引饮,或液少而亡阴,或胃热而火炽也。是以治痢之诀,要在虚实寒热得其法,则万无一失矣。第疫气之来,有一无二,而入生禀赋不齐,虚实寒热各殊,虚体受邪则为虚痢,实体受邪则为实痢,寒体受邪则为寒痢,热体受邪则为热痢,司命者其可不详察欤?呜呼!余曾见痢疾蜂起,医者洋洋得意,谓家人妇子曰:滞下发矣,正吾技之擅长,可操必胜之术也。及其举方,非槟、朴之破气,即承气之攻下,未几呕恶恶食之变在先,冷汗呃逆之变在后,医家至此而技穷,病家至此犹不悟。推其故也,缘误认暑热瓜果之利害,不明疫邪入肠之伤人。岂知疫痢之恶,能绝人之谷,削人之脂,损人之脾,伤人之胃,耗人之气血,正气为邪毒败坏如是,而医尚惓惓于香连,切切于承气,极之不可救,而莫可如何也。吁!医过矣,医过矣!

(《杂证会心录》)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2
本条ID:152150
免责声明
1
本站中医方剂内容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2
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3
可能有些药物如犀角,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了保持古方原样,未作更改替换,请自行甄别。
4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idden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