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应识避温燥,柔肝每思远滞腻

名医简介

陈道隆(1903〜1973),沪上名医,著名临床家。

胡某,女,45岁,干部。

初诊:1959年5月15日。《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者,闭也。邪留经隧,气血阻滞。询之,得于涉水露宿,风寒湿侵入,受之已深。血络凝涩,加以烦劳过度,营阴又亏,心肝失濡,木火内炽,化风窃络,与外风招引,以致遍身关节掣痛,尤以腰背为甚。项筋牵攀,转侧为难。头脑昏痛,目糊耳鸣,卧不熟睡,心烦梦多。脉弦濡而细,舌尖红,苔白腻。虚实错杂之证,议以柔肝熄风,疏络通痹为治。

生打石决明24g、明天麻6g、双钩藤12g、杭甘菊9g、白蒺藜9g、赤白芍6g、炒枣仁12g、桑叶9g、桑枝12g、炒杜仲12g、金毛狗脊12g、络石藤9g、伸筋草9g、左秦艽6g。5帖。

三诊:5月25日。脉弦趋缓,右手浮濡。内风已渐平熄,颞颥疼痛稍差。惟耳后筋攀,耳内刺痛,乃少阳经脉循行之区,尚有木火煎逼,风阳上凌之象。手膊酸楚,不能上举。腰膂酸痛,仍难俯仰。足膝寒冷,酸胀木痛。治须上泄少阳,柔戢风火,通达四肢,疏瀹腰膝之法。

明天麻6g、双钩藤12g、粉丹皮4.5g、苦丁茶9g、夏枯草12g、白蒺藜9g、杭白芍9g、桑叶9g、桑枝15g、炒杜仲12g、怀牛膝12g、天仙藤12g、左秦艽4.5g、防己9g、宣木瓜9g。7帖。

五诊:6月10日。痹证而兼内风,治之最难。因蠲痹疏络,不能不用温通刚燥之品,欲熄内风不能不用甘寒柔润之治。此证是外淫风湿之实证,又与内风窃络之虚证互相牵掣,用药当力避治痹之温燥,治肝之寒润,既不壅滞络道,又不燥灼血液,方为正治。服药以来,头痛已减,痹痛渐瘥,未始非虚实并治之力也。

珍珠母30g、双钩藤12g、白蒺藜9g、杭甘菊9g、赤白芍各6g、炒杜仲12g、桑寄生12g、天仙藤9g、片姜黄6g、老鹳草9g、鸡血藤9g、红花3g、防己6g、宣木瓜9g。7帖。

六诊:6月17日。舌红已淡,脉弦已和,中按濡缓,营阴渐能涵养,风阳无从肆虐。清空络窍,胀痛已减。风湿渐蠲,经隧较和。手指酸麻,腰胯酸疼,足膝酸木,俱已减瘥。再拟疏经和络斯可耳。

鸡血藤9g、鹿衔草12g、桑寄生12g、炒川断9g、怀牛膝12g、九蒸豨莶草12g、桂枝木3g、络石藤9g、独活4.5g、宣木瓜9g、双钩藤12g、白蒺藜9g、路路通7个、7帖。

七诊:6月24日。二十年余风湿证,经从表里双和之治,头痛耳掣,二周未发。风湿痼疾,已获疏浚。手膊可能上举,腰酸亦能俯仰。议养血以和络,柔肝以熄风,疏风以蠲痹,兼而治之。

清炙芪12g、全当归9g、杭白芍9g、生白术9g、白茯苓12g、桑寄生12g、炒杜仲12g、金毛狗脊12g、鸡血藤9g、九蒸豨莶草12g、十大功劳12g、左秦艽9g、双钩藤12g、杭甘菊9g。14帖。

邪之伤人,各有部位:或在皮肉,或在经络,或在筋骨,或在脏腑。其间有相传而递深者,有不相传而留恋于局部者,有迁延日久而相传者,有日久而终不相传者,各随病邪之不同而有异。痹证,筋骨经络间病也。由风、寒、湿三气,合留于经络骨脉之间,邪犯于内,即如油人面,易渗难分矣。本案患者之风湿痹证,经历二十余年之久,体又阴虚火旺,寒热交叉,虚实错杂,则又非纯乎痹证之可比也。观其头晕目眩,双耳鸣响,则其肝肾不足,营血积亏可知。由于肾水之虚,致有肝木之亢,则头脑疼痛,颈项牵攀,转动不利,颞颥筋掣,水不上承,火不下降,心肾失交,心阳偏炽,故寤不成寐,心烦多梦。脉弦细,舌尖红而起刺,是阴津已伤,血液不充,筋脉失养,空谷生风,风窃络隧所致也。而又涉水露宿,寒湿乘虚侵袭,筋脉痹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故遍身关节掣痛,动作不能自如,尤以四肢腰膂为甚,致两手不能屈伸,腰膂不能俯仰,足膝寒冷,酸疼木痛。细推论之,则阴亏属虚,痹证属实,又挟虚中有实,实中寓虚,两相掣肘,并见叠观,治颇棘手。以其欲通痹以止痛,必采用辛温刚燥,而虑其更伤阴液;欲滋阴以降火,必选取阴柔滋润,而窃恐壅滞实邪;欲任用斩关夺将之品,峻补猛攻,则虚实互相搏斗;欲予以轻可去实之物,缓补轻攻两不相碍,则势必养痈贻患。攻之不可,补之不能,重则伤正,轻则留邪,殊难入手。求其两全之方,则唯有通痹力避温燥,柔肝远离滋腻,酌乎其中,庶几可矣。况久病体虚之质,不能不防其有拘挛之变。故治此证,首先需要明确受病之由来,与夫内风之升动,然后用药。在虚方面,濡养营血、柔肝熄风之品。在邪方面,通达四肢、疏瀹腰膝之剂,是取轻而不浮,灵而不空之治法。方中之络石藤、天仙藤、伸筋草、老鹳草、桑寄生、金毛狗脊、炒杜仲、鹿含草、鸡血藤、怀牛膝、宣木瓜等,余治虚人中之患痹证者,往往采用此方而获效。第三诊即以柔养心肝与疏通经络同用,柔养清熄,仅以桑叶、白蒺藜、夏枯草、双钩藤、明天麻之类。白芍有养肝之功,而无壅滞经隧之害。左秦艽、天仙藤、桑枝之类,祛风和络,已获疏利之效。加以杜仲之通补肝肾,兼以和络。总之,补不恋邪,通不灼津,两相兼顾。耳内刺痛,耳后筋掣,乃木火暴炽,风阳上凌,故增苦丁茶、粉丹皮之苦寒清泄,服后肝阳渐见敛戢,木火不复焮扰,诸恙均减。至五、六诊营阴渐充,心肝得养,风阳无复往昔之肆虐,木火非若前时之煎迫。斯时,始能放胆疏通,无须斤斤于柔养矣。故取桂枝、独活、姜黄、红花辛温雄烈之品,猛闯峻攻,破堡克垒,如是数剂,旋即痛愈。七诊以扶正气,祛余邪,为调理善后之方。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气血两补,少佐平肝祛风,而仍予以疏通络脉清彻余邪。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21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