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阴弥漫勿过阴柔,胸痹苔黄非尽属热

名医简介

岳美中(1900〜1984),原中囯中医研究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一、浊阴弥漫勿用阴柔

岳氏认为:心痛内因阳气素虚,寒气聚于清阳之府。时有厥气上逆,导致心阳亦虚。外因寒邪外袭,胸阳不布,脉管缩挛而绌急,寒则血凝滞而不利。若挟浊阴上逆,胸膺痹塞作闷作痛则为胸痹。胸为清阳之府,心属少阴,体阴而用阳,一有浊阴,则发生胸痹之证,必须采用阳药及通药以廓清阴邪,不可掺杂阴柔滋敛助长阴邪之品,这是仲景的药法。观《伤寒论·太阳上篇》桂枝汤证,胸满者(乃阴邪上犯之证),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可证。尤怡说:“其去芍药加蜀漆者,盖欲甘辛急复心阳,而不需酸味更益其阴气也”,此乃仲景用药的心法。岳氏用血府逐瘀汤多去芍药等阴柔加温通药,就是本着这个道理。

二、胸痹之黄苔非尽属热

胸痹之诊察,岳氏最重舌脉诊。胸痹证若有舌苔,则多为白苔坐底,上罩一层薄黄苔,且多滋润。因浊阴上干清阳之府而为病,苔应呈白色,若呈黄色,岳氏认为不可误为热象。一因阴邪踞阳位,不免表面阳化;二因阴浊逼胸中阳气上腾,也可使表面阳化。所以上罩薄黄滋润之苔,是即欲阳化而又无力祛除阴邪以廓清阳位,此其所以为胸痹之苔。倘一见浮面敷黄苔,即被其迷惑,忽视底座的白苔,从阳邪论治,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三、心阳式微之诊察

心阳式微在将萌未显的时候,岳氏于临床上体会到有两种比较简捷的诊法:其一,在手背近腕处,抚摸其皮肤必较它处为凉,甚至在心阳衰微的前一二日即现此先兆,如手掌大,渐次过腕则重而至于厥逆,过肘则危险了。其二,在鸡鸣时,约早晨三点钟以后,自觉不能安睡,烦躁起坐,喘息、冷汗,或胸中作痛,挨到6点钟时,则渐就安顿,否则将发生危险。

四、心痛的治法

猝心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面色苍白,心悸气短,恶寒冷汗,四肢厥逆或疼痛,或下利清谷,甚者指端青紫,唇青面黑,舌质紫黯,大小便不禁,脉微欲绝或见结代。用回阳救逆法急救,张仲景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生附子12〜24g,干姜4.5〜9g,炙甘草6g。

若脉不出者,加人参。水10盅,先煮生附子3小时,至水3盅,再入姜草,煎成1盅,热服。若嫌煮药时间长,也可用熟附子片24〜30g,一起急火煮服,但不如生附子之回阳力大。仲景治急性心衰证,附子与干姜相配伍,率用生附,不用熟附。

若全身厥逆由于痰涎壅遏,食积结滞不开者,应另行处理,不可投此方。

猝心痛(心肌梗塞)证,在病理上中医即认为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是急症,须采取紧急措施。芳香开窍,温以通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合香丸主之,有一定的疗效。

苏合香丸各中药店备有成品,药味不录。此丸取多种香窜之药以开闭,疗效迅捷,止痛作用强,大有宣利气机,开窍醒神之功,在服后数分钟左右,即能生效,可避免或减轻休克和心律失常。唯不宜多服久服,恐其耗阴,损血,烁津。

临床所见冠心病,多为心绞痛,胸闷,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舌质紫黯,源于心阳式微,或心气不足,而导致心脉痹阻,气滞血瘀,所谓不通则痛,是冠心病的共性,多用活血化瘀法治之。王肯堂《证治准绳·心痛门》有死血作梗的心痛,用化死血方。

当归尾15g、川芎9g、丹皮9g、苏木9g、红花9g、玄胡索9g、桂枝9g、桃仁9g、赤芍9g、番降香3g、通草3g、大麦芽6g、穿山甲9g。

水煎成,入童便、酒、韭汁饮之。

本方化瘀为主,辅以通阳行气,用治冠心病瘀血严重者,力量颇为雄厚。

岳氏体会,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治瘀血胸痛有效,认为王氏强调“血化下行不作劳”,颇有见地。

方为: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桔梗、枳壳、红花、桃仁、怀牛膝、甘草、柴胡。惟若胸阳不振所导致寒凝气滞的瘀血,则应去赤芍、生地、甘草,加桂心、薤白、瓜蒌治之。宜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尾9g、川芎9g、桂心9g、瓜蒌18g、薤白12g、桔梗6g、枳壳6g、红花9g、桃仁9g、怀牛膝18g、柴胡9g。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方中既有化瘀的归、芎、桃、红,又有行气的桔、枳、柴胡,更益以宣痹的萎、薤、肉桂,使以引血下趋的牛膝,是行气活血治疗心肌梗塞比较全面的一个方剂。

五、胸痹亦属于心绞痛范畴

宣痹通阳:胸痹证主要呈现心闷兼有隐痛,系胸阳不振而导致痰浊壅塞胸部。仲景以宣痹通阳法治之。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散诸方,辨证用之,疗效确切。

六、脉结代心动悸治法

冠心病阳虚证固居多数,但也有一些患者,频发心绞痛,心律失常,脉结代,膻中动悸,是真气内虚,心血不足,气阴两伤之故。须用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益阴复脉,仲景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方:

炙甘草12g、桂枝9g、生姜9g、麦门冬18g、火麻仁6g、人参6g、阿胶6g、生地黄48g、大枣10枚(掰)。

以水4盅,黄酒3盅,先煎8味,取两盅,去渣,纳阿胶化开,分两次温服。

本方之品味、用量及煎法均有特点。如以甘草“通血脉,利血气”为主,辅以大量生地黄、大枣合胶、麦共生阴津,佐以参、姜、桂、酒以补提阳气,用麻仁为使以通之,俾阳得行于阴中,则脉自复。且取用阴药而大其量,用阳药不及阴药之半的措施,推测其理,认为是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不能自动,必凭藉主动之阳药以推之挽之而激荡之,才能上入于心,推动血管之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症止。假令阴阳之药等量使用,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干涸,又岂可润枯泽槁,使血液得以充盈?煮服法中以水、酒久煎,亦“浓煎补汤欲熟”,取汁多气少,是与药味配伍和用量多少步调一致的。这些臆度,未必合于实际药理,但在临床上若遵照古法使用本方,则频频取得满意的疗效,否则效果不显,这却是事实。

七、补气生津

心脏病由于酷暑夺气伤津,或久病汗多,呈现气少神疲、脉微欲脱,甚至休克者,李东垣生脉散主之。生脉散方:

麦门冬9g、人参(用西洋参)6g、五味子6g。

水煎服。

方内麦冬能治热病伤津,据药理研究,有强心作用;西洋参用以益气生津,比人参尤胜;五味子敛汗之力较强,汗为心液,汗多则损心,三药合用,能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使脉搏复振,所以叫“生脉散”。

天津南开医院,试验曾证实生脉液对失血性休克动物,有升高血压和强心作用。

生脉散加黄芪、甘草,名生脉保元汤,令人气力涌出,若用以治陈旧性心脏病阴阳俱虚者,与久服通气活血伤及阴液,体力微弱者,均切合病机。

生脉保元汤方:生脉散加黄芪30g,炙甘草6g,水煎服。

又冠心病逢夏即重者,多呈心部隐痛,渴而多汗,气短神疲,懒于动作,不思饮食。脉弦细芤迟。源于心阴本虚,又为暑热夺气,销铄津液,治宜益气养津,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主之。

方中取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葛根合生脉散,外加苍术、黄柏、泽泻、神曲而成。以其治冠心病,因盛暑炎蒸,汗液不绝,不免中运弛缓,心病宿疾复发,而屡成气津两虚之证者,用补中益气以扶阳,合生脉散以滋液,更辅祛暑湿之品,恰是针对性很强的一个良方。岳氏曾治一妇女,素患心悸脉结代症,一到夏季,不耐暑热,则心悸气短,胸部作痛,汗出体倦,不能工作。予以本方,数剂即诸症顿减。次年在入夏之始,即服本方预防,其冠心病发作程度,较历年为轻。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
2
本条ID:1520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