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别急缓识浅深,燮理脏腑顾虚实

名医简介

周炳文(1916〜),吉安地区医院主任医师。

淋证有五,其主要原因不外“肾虚膀胱湿热”。肾虚是发病之标,其感受湿热的途径有三:即一由尿道膀胱向上逆传的上行感染;二由心经积热,循经向下移于小肠,传于肾注于膀胱的下行感染;三由肠道积热湿毒,遏郁氤氲,弥漫三焦,浸淫于肾的横行感染。但湿热有偏胜,病位有浅深,体质有强弱和不同兼挟,故证候不一,方治也就不同。

一、急性淋证

是以下焦邪热为主,邪正俱实之证,可分四类症因。

1.膀胱湿热:起病急骤、小便急胀频数,灼热刺痛,或点滴难通,大便闭结,腰痛引少腹,舌苔黄糙,脉数实,可检出尿脓球。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为主。

这一证型最常见,亦是急性肾盂肾炎的主症,急则治标的首方。腰痛引少腹加川楝子、乌药,舒肝理气;癃闭点滴难通,加牛膝30g,升麻、地龙、王不留行各10g,补肾通降。

2.肝胆湿热:寒热头痛,口苦呕恶,小便赤浊淋涩,腰髋酸痛,脉弦数,舌红苔粘黄。和表清里,分利湿热,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滑石、泽泻、木通、车前、半夏、甘草)。

此方疏解清泻少阳、厥阴经,对高热腰痛,小便频急、尿检脓球充斥之急性肾盂肾炎颇效。缓解后继以知柏地黄汤,加归芍二至,滋阴清热可收全功。

3.脾胃湿热:发热头痛、腰痛,胸闷腹胀、纳呆,小便急胀灼痛黄浊,面跗浮肿,苔灰白或腻黄,脉濡数,尿检脓球。每用健脾渗湿,或解肌清热而收效。

以胸闷腹胀纳呆,湿偏重者,用二仁汤为主;便溏高热口渴,热偏重者,用葛根芩连汤加滑石、木通之类。表解热退,腰痛尿急仍在,尿检蛋白、红细胞、脓球存在,守服猪苓汤。

4.湿热伤阴…心火下移:血尿紫红色,热涩刺痛,腰坠引少腹,苔少脉细数。方用小蓟饮子加黄芪20〜30g、清热通淋,益气固血。

血淋为肾盂肾炎,尿路结石常见之症,手术后遗症亦常见小便鲜血,此方通淋固气,不仅止肉眼血尿,还可控制镜下红细胞,若日久不止,阴愈亏损,则用大补阴丸加滑石、阿肢、白茅根之类。

二、慢性淋证

是指反复不愈,证情复杂,正虚邪实之证,或由其他疾病演变而来,证型大致有三类。

1.肝肾阴虚,膀胱湿热:小便短数赤涩,淋漓不爽、腰髋酸痛,面足浮肿,遇劳或经期、胎前产后最易诱发,脉象发时滑数,平时濡细。以滋肾养阴,清热渗湿为主,酌情选用保阴煎、银翘石斛汤、知柏地黄汤等。

此属劳淋,多由肾实质广泛破坏所致,故腰病如折,扣击痛明显,尿脓球长期存在。发时清利湿热为主,平时滋肾养阴为主,或壮水益火,升清益气。

2.脾虚气陷,湿热下注:发病快速,小便频急失禁,尿淡而痛,气息短怯,腰胀下腹坠,食少或低热,舌淡脉濡数,稍劳即发。每以升阳益气、清热化湿,如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滑石,补中益气汤合通关丸,无不收效。

淋证病灶虽在下焦,而关键在中焦,脾不化湿,气陷湿热下注,且发病急暴,尿急尿频,灼热急胀虚候实象,似湿热有余,实气分不足。发时用清暑益气汤加滑石、木通,重用黄芪;平时用补中益气汤合通关丸。若血虚膀胱湿热留滞,则用猪苓汤利湿不伤阴,与补中益气汤交替服用,巩固疗效。

3.气虚血瘀:小便频急,腰痛甚,牵强难伸,不能转侧,肾区不可扣击,舌暗红或瘀点,脉细涩或弦紧。当升清益气,活血行瘀,方用家传腰痛方(先祖周光裕验方)黄芪升麻熟地当归川芎芍药台乌桃仁丹参牛膝地龙白术其证皆由久淋气亏成瘀,正虚邪恋之故;透视多现肾肿大或积水,尿检可见大量脓球。此方托化行瘀,虽非直接杀菌,但能消除障碍,恢复机体功能,气血流畅,不杀菌而菌自灭,故小便迅速转阴。

黄某,男,40岁。

为医院西医师,患此病十余年,愈发愈频,几乎每月住院,腰痛不可伸,尿淋漓频急刺痛,日夜近百次,面浮,脉弦紧,舌紫红;拍片左肾肿大。尿检蛋白(++),红细胞(++),脓球(+++)。以为肾肿瘤,邀余治疗,细察脉证,与家传腰痛方合拍,即拟全方。初服4剂便显大效,故连进16剂诸症消失,去桃仁加杜仲、枣皮10余剂,疗效巩固,迄今10年未发。方中黄芪为主,每用30g,其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降血压及抑菌功用。

(周洪彬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淋证癃闭卷》
2
本条ID:1519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