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热象勿需远热,分部用药舒筋通络

名医简介

蒋洁尘(1918〜1982),湖北名医。

痹证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属外感(《金匮》称为“湿病”者),慢性者属杂病(《金匮》分别称为“历节”、“血痹”者)。这里介绍的是杂病性质的痹证。对痹证用药,临证体会以下几点,须予注意。

1.不要畏避热药。一般温热药如桂枝、附子、乌头、细辛、麻黄、二活均可选用。其中桂、附是要药,尤为常用。

2.分部用药。所谓分部,指上下肢区别对待。上臂痛,重在祛风,其常用药为羌活、防风,引经宜用姜黄、枳壳。下肢痛重在利湿,常用药为黄柏、苍术,引经药可用槟榔、木瓜。

3.要加用强壮滋补药。治急性痹证当以祛邪(祛风、燥湿、散寒)为主,治疗杂病性质的痹证,要注重扶正。其通用药为熟地、当归、鸡血藤、玉竹、桑椹之类。分部用药,上肢痛宜加强益气,当重用黄芪,再加白术;下肢痛宜补肝肾,可用怀牛膝、桑寄生、金毛狗脊、续断等。

4.酌用舒筋通络的虫药。治痹证剧痛,病程久的,虫类药必不可少。其常用药为全蝎、地龙、蜈蚣等。

5.有热象的宜寒温同用。热象包括口干、舌燥、咽干及患处局部红肿等。温热药如乌、附、辛、桂之类,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即便属热痹,亦当选用一二种,但必须同时配合寒凉药,如忍冬藤、白茅根、胆草、黄柏、木通等,百无流弊。《金匮》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通用于寒痹、热痹的有效方。

慢性屡发性痹证,是一种具有外感因素的杂病。作为外感病因,大抵不外风、寒、湿、热;形成内伤杂病的病机,多为气、血、痰、湿。针对这些病因、病机,治疗痹证的基本法则,大致不外祛风、胜湿、散寒、清热、燥湿、化痰、化瘀、理气。又痹证属筋骨病,故舒筋活络亦不可少。今有一方,出诸《古今医镜》,名舒筋立安汤,原书谓:“治四肢百节疼痛,名曰白虎历节风。”

药物组成:

防风、独活、羌活、白芷、茯苓、牛膝、甘草、地黄、苍术、白术、红花、桃仁、南星、半夏、橘皮、木瓜、防己、灵仙、连翘、木通、胆星、黄芩、竹沥(冲)、附子、川芎、木香。

药凡26味,看似庞杂,却有条理。包括上述八法。方中防风、羌活、独活、白芷、防己,祛风胜湿;附子散寒;胆草、黄芩、木通、连翘、甘草清热;苍术、白术、茯苓燥湿利湿;半夏、南星、竹沥化痰;桃仁、红花、川芎、地黄活血养血;陈皮、木香理气;灵仙、木瓜、牛膝舒筋活络。

此方除了缺少补气的参芪之外,可以说集痹证药物之大成。以之治疗痹证,不计其系风胜、湿胜,或寒或热,均可应用,而且效果良好。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188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