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痹重舌诊 效方小续命

名医简介

陈景和(1917〜),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家。

诊断痹证要重视舌下脉络诊法。舌下络脉是气血痰湿的敏感特征。人体任何部位有瘀积或痰湿中阻,脉道不利时,舌下脉络均可见相应的变化。着痹可见舌下脉络郁努,舌系带两侧白滑,是湿邪留滞,气血瘀积的表现,用温经祛湿药可以改善。

舌下脉络的具体诊察方法是令病人将舌上翘,舌尖舐上腭或门齿内侧,使舌底面充分暴露,即可清楚看到舌下络脉。舌下络脉可分为主络和支络:主络为舌下静脉主干,支络为其分支。主要观察舌下脉络的色泽,形态,长短,粗细以判定是否异常。诊察痹证时应注意验舌下脉络的形态与色泽。形态有粗细,色泽有浅深,粗者为瘀血努张多实;细者为营气不充多虚;色暗紫青多痰湿血瘀;色红紫光亮多为湿热;色黄为湿浊内郁,蒸蒸于上;色白滑多寒湿。

着痹治疗以温经祛湿为主。薏米健脾祛湿,缓急止痛,为治痹之要药。薏米仁治着痹须重用方能收效显著,少用效果不显,每次用量为100〜200g左右。

治久痹重虫类药、藤类药。病邪深入,筋脉拘挛,非虫蚁搜剔、舒筋通络之品不能奏功。藤类药常选用鸡血藤,以其有活血祛瘀之功能。镇痉止痛可选全蝎、蜈蚣。

《千金方》小续命汤可为温经祛湿的基本方。此方妙在能补虚,能散邪,散中有补,无伤正之弊;补中有散,邪无内恋之虞。可酌加薏米、鸡血藤、乳香、没药、全蝎、蜈蚣、钻地风等,以温通经络,发散风寒,重在祛湿。着痹为湿邪留滞筋骨肌肉,非重用薏米,不能拔湿浊之邪于骨骼,故以钻地风助麻桂之发散,扫荡风邪于肌腠;用乳香、没药、鸡血藤助附子逐寒气;镇痉止痛,搜剔风邪,缓解痉挛,以蜈蚣、全蝎为要药。方中麻桂初用量宜大,久用量宜微,审病度量为宜。若湿中夹热,湿滞气机,宜苦辛通降,用黄连、木香、半夏,共蠲湿滞。若虚阳不振,头晕目眩,身倦神萎,大便稀溏,脉虚数者,为湿伤元气,宜加重补药,扶正祛邪。总之,治疗湿痹,初以拔邪为主,发散务求养正,后来扶本为主,固本勿忘驱逐隐匿之邪。

如病情稳定,湿浊已消,体倦乏力者,宜补助真元,和其营气,以善其后。补真元宜党参、黄芪、龟板、生地;和营气宜当归、白芍、麻黄、桂枝、川芎、甘草等,量宜小,防甘温壅滞中宫。方中麻桂制龟板、地黄之阴腻。对着痹骨质变型者,用此法亦难恢复。

从疗效看,短则月余,长则3〜4个月可愈,愈后调摄得宜,则很少复发。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18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