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欧阳琦(1926〜1998),湖南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尪痹治络
尪痹,现代医学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由风湿痹于关节,损害骨节所致,以四肢多个小关节对称性肿痛、活动不利,甚则僵直变形为主要特征。欧阳老认为此病的病机,关键在于“久痛入络”,故又称“顽痹”,其证外无风寒湿滞肌肤之象,内有郁热痹阻经络之证,自非风寒湿邪痹阻肌肉关节可比,不宜再用辛燥温散之剂,遂自拟通络熄风汤以活络缓痛。药用桑枝、忍冬藤、白芍、萆薢、秦艽、归尾、蚕砂、豨莶草、薏米、甘草。兼恶风寒、无汗、身痛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松节、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任某,女,36岁,干部。因双下肢关节痛6个多月,加重40余天,于1992年8月27日来诊。自诉1992年2月一次淋雨后,当夜即感膝关节以下发冷,自后双足趾、踝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红肿不显。经某医院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以昆明山海棠、肠溶阿斯匹林,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时有反复。患者7月中旬再次冒雨趟水,以致双足趾、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并累及双髋关节,夜间因痛甚而难以入眠,再服昆明山海棠、阿斯匹林及温散止痛之中药2周,疼痛仍无明显改善。
8月21日在我院门诊查类风湿因子仍阳性,血红蛋白88g/L,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现双髋、膝、踝及足趾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卧床不能行走,尚未见畸形。夜间疼痛尤剧,难以入睡。大便干结,舌边生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原有“慢性胃炎”病史。诊断为热郁络阻夹湿之尪痹。治以清热活络,熄风缓痛,佐以祛湿。方用通络熄风汤化裁。
10剂尽,关节痛减轻,夜能安眠;再进14剂,疼痛大减,可自如行走。
9月15日在本院附属医院复查类风湿因子已转为阴性,血沉20mm/小时。再服4剂,腰以下诸关节痛基本消失,但出现肩关节疼痛,胃纳欠佳。上方去防己,加片姜黄、佛手各10g,再服7剂,肩关节痛缓解,食纳亦增。复查血红蛋白已升至103g/L。嘱再进8月21日方15剂,以巩固疗效。
患者反复冒雨涉水,致风寒湿邪内侵,闭阻关节,侵及骨节而关节疼痛。风寒已罢,邪已入络,故服辛燥温散之剂罔效。其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入夜痛甚,为邪入血分,久痛入络之明证;大便干结,舌边生疮,苔薄黄,脉弦细,皆为邪郁化热之象。故用忍冬藤、薏米、蚕砂清热祛湿,络石藤、豨莶草通经活络,防己祛湿通络,白芍和营敛阴,加九香虫既健脾和胃,又通经活络,辅以麦芽健脾化食,草决明润肠通便,川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共奏通络熄风,缓痉止痛之功。“肝主筋”,昔陈修园对“久痛入络”曾立“柔润熄肝风”一法,而此方既用桑枝、白芍、蚕砂、草决明等柔肝之品,更加二藤、防己、豨莶草等通络之物,故适用于风湿入络之久痹。
项痹治肝
项痹是以项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痹病。欧阳老认为此病多由肝阴不足致肝风上扰,项部经络失荣所致。常治之以平肝通络法,选用制首乌、白芍、桑椹、刺蒺藜、葛根、豨莶草、蝉衣、甘草等药。烦躁易怒加钩藤、苦丁茶、郁金;胸闷呕恶加法夏、陈皮、茯苓;呕恶,苔黄厚腻者,加枳实、竹茹、瓜蒌壳;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煅牡蛎;心悸加丹参、炙远志;食少加山楂、麦芽、鸡内金;便秘加女贞子、草决明。
肖某,女,39岁,干部。因后项胀痛20余天,于1993年3月2日来诊。自诉原有颈椎病,一直无明显症状,20多天前因情志不遂,出现后项胀痛,活动不利,经用红花油按摩局部、口服消炎痛等未见明显缓解。就诊时后项胀痛,转侧不利,头部冷感,烦躁、失眠,口干苦。舌红苔黄,脉细。血压正常。
辨证为项痹肝风上扰证。治以柔肝通络法。药用:
服药7剂,后项胀痛及头痛冷感明显缓解,睡眠转佳;再进7剂,后项胀痛消失,诸症悉除。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项强-病,责在肝,治宜柔肝、平肝。若项强发于春(春气通于肝),其治更多在肝。此例患者原虽有颈椎骨质增生,但并无不适,此次后项胀痛,起于恼怒之后,于时为春,且有烦躁,口干苦,失眠,舌红苔黄芩肝风上扰之症;头部冷感,为肝血不能上荣于脑之故;脉细亦为肝虚络阻之征。欧阳老用制首乌、白芍、桑椹、刺蒺藜以柔肝,辅以苦丁茶、钩藤潜阳,蝉衣、豨莶草通络,故取得良好疗效。
肩痹治痰
肩痹,多见于肩周炎,以肩背酸痛、臂痛不能举为特征。欧阳老认为“肩周炎”臂痛,或有转移,或左或右,当化痰通络。常用法夏、陈皮、白芥子、姜黄、桑枝、豨莶草、甘草等药治之。胸闷加瓜蒌壳、枳壳;上肢拘挛痛加木瓜、白芍;项强加葛根;痰热加竹茹、瓜蒌;关节屈伸不利加松节、竹节;食少加佛手、山楂、麦芽。欧阳老还谆谆告诫此症忌用川乌、草乌等辛燥药如大活络丸,用之伤津劫液,臂痛愈甚。
罗某,男,58岁,干部。因右肩臂酸痛3月,左肩臂酸痛2月,于1992年12月13日求治。患者素嗜肥甘厚味。3个月前自觉右肩臂酸痛,与天气变化无明显关系,经针灸、按摩治疗略有缓解。近2个月来酸痛转移至左肩臂,左臂难以上举,在某西医院检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颈椎X线摄片均未见异常,诊断为“肩周炎”。予服消炎痛等,症状无缓解。现症见左肩背酸痛,左臂痛难以上举,关节活动不利,腰酸痛,食纳、二便正常,形体肥胖。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诊为痰阻经络之肩痹。治以祛痰通络法。方用:
服药15剂,肩背酸痛大减,左臂已能上举,腰痛消失。上方去续断,再服15剂,诸症悉除,左臂活动灵活如昔。
《丹溪治法心要·臂痛》指出:臂痛乃“上焦湿,横行经络”,“治用二陈汤”。《管见良方》亦谓:“臂痛不能举,时复转移,或左或右,此中脘伏痰,……宜茯苓丸或控涎丹”。该患者臂痛非独有“转移”特征,尚有形体肥胖、苔白腻、脉沉细等痰湿之征,与上二书所论病机若合符节,故欧阳老用陈皮、半夏理气化痰,有健脾之效而无破气之弊;用白芥子祛痰解凝,有搜痰之功而无劫液之虞。辅以忍冬藤、络石藤、桑枝、竹节、续断等通络缓痛,加姜黄引诸药横行肩臂。上药共奏化痰通络之功,痰凝解则酸胀除,络脉通故痹痛止。药证丝丝入如,故获得预期效果。
骨痹治肾
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多发于腰椎,亦见于髋、膝、踩、颈等关节。以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中老年人多见。欧阳老认为骨痹多因肾虚髓减,精血不荣于骨所致,当治以补肾通络法,常用狗脊、续断、杜仲、五加皮、骨碎补、川牛膝、豨莶草、威灵仙、甘草等药。痛甚加乳香、没药、白芍;病程日久加全蝎、蝉衣;食少加山楂、鸡内金、麦芽;口苦,苔黄腻者,加萆薢、忍冬藤;兼颈椎骨质增生者加葛根。
杨某,女,56岁,营业员。患者因腰痛、活动不利4年,加重40余天,于1993年2月14日经家人送来就诊。自诉1989年初即觉腰脊痛,转侧不利,当年12月曾在长沙市某医院作X光摄片,示“腰椎骨质增生”,服骨刺片痛可稍缓。今年1月6日因弯腰拎物,用力不当,当时即觉腰痛难忍,不能站立,即送某院伤科住院,经X光摄片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因不能承受牵引治疗,予以保守治疗半月而出院。出院后多处求治,间服骨仙片、骨刺片等无明显效果。现症见:腰及右下肢后侧缘疼痛,不能俯仰转侧,动则痛甚,夜间常因疼痛而不能入眠,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诊断为肝肾亏损,经络痹阻之骨痹。拟补益肝肾,活络止痛。方用:
进20剂,疼痛大减,已能下床行走。仍嘱守方续服。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因骨痹(骨刺)属于骨、椎体的退行性变,病位以腰椎最为多见。发病后还常导致根性坐骨神经痛,故责之于肾虚骨弱,与“病在肾,俞在腰股”的理论颇为一致。该患者病甚于冬令(冬气通于肾),病位在腰股,故欧阳老用狗脊、骨碎补、续断、五加皮补肾壮骨,辅以蝉衣、豨莶草、秦艽通络止痛,佐以萆薢清利湿热,俾湿去络通则腰痛可止,腰强骨壮而步履自健。
(杨维华欧阳刘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