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胡安邦(1911〜),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对癌症的治疗,初步拟订了七则治法和常用方药:
一、解毒消肿法
二、扶正祛邪法
三、入络通痹法
四、行气散结法
五、活血逐疲法
药用:
六、化痰软坚法
药用:
七、攻坚破积法
例1张某,男,27岁。1958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鼻衄四载,面黄目赤,左眼下肿块逐渐增大,鼻左侧有10cm×8cm×6cm大小肿块,遮挡左眼,影响视力。X线检査:左筛窦及眼眶下缘均有骨质破坏。上颌窦亦显模糊。脉象弦滑,毒邪随气上升面部,积聚成瘤。先予凉血解毒以清火,活络通痹以散瘀。药用:
消瘤丸:
全蝎、蜂房、龙衣各等分,研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小,每服9g,每日一服。
另用消瘤丸糊100g外敷。
二诊(1958年12月8日):衄血大减,脉弦滑,舌苔黄。治以清肝泻火,化痰消肿。处方:
另用消瘤丸糊100g、外敷。
上方服到第七周起肿块逐渐缩小,4个半月后已缩小到2cm×1.5cm×1.5cm大小,共服上方有100余剂。
1959年5月15日,局部切片检查,证实为“鼻左侧未分化癌”,症见头晕,两腿酸软,鼻根常觉酸痛,面色萎黄,而肿块又渐增大,无法控制。到6月下旬已呈4cm×3cm×2.5cm大小,乃加放射治疗后肿块消失。门诊随访至1972年,情况很好。
例2魏某,男,40岁。1961年9月28日初诊。
患者2月前在本市某医院因腹部肿块做手术探査,发现腹膜后转移性癌,无法切除,乃来我院治疗。症见左胁部硬块如橘子大小,不能推动,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口渴,苔黄腻。切片会诊为(腹膜后)转移或浸润性透明细胞癌。药用:
二诊(1%1年10月5日):7剂药后睡眠胃纳均好,脉软滑,苔黄腻。上方加减续服,共35剂,病情逐渐好转。
三诊(1961年11月2日):腹部肿块胀痛,并无其他不舒,仍与通散。处方:
鳖甲煎丸12g。
四诊(1961年11月9日):调理以来,精神食欲较好,目前腹部仍有胀痛,头晕耳鸣,舌后面有黄腻苔,脉象浮滑。再守前法兼入养阴疏肝熄风之品。处方:
鳖甲煎丸12g。
五诊(1961年11月16日):服7剂后,头晕耳鸣减轻,食欲增进。原方续服7剂。
六诊(1961年11月28日):左腹胀痛,头晕耳鸣,舌赤,脉象虚弦。
此方每天服2剂,共计100剂左右,并未接受任何其他疗法或单方治疗,腹块消失,情况良好。1962年4月10日开始半天工作。1963年3月7日又经外科检查:左上腹肿块未扪及。1970年起恢复全天工作。
例3杨某,男,64岁。1965年1月12日初诊。
患者1年前,咽痛伴左耳疼痛,活检证实为“鳞状上皮细胞癌”。虽经放射治疗,未能见效,遂改服中药治疗。颏下喉际梗梗,有赘瘤堵塞,妨碍进食,声音嘶哑,舌尖赤,脉细。药用:
二诊(1965年1月19日):各症均见减轻,再进原方,加消瘤丸9g。
上方共服99剂,情况大为好转。
(附方)
利膈丸:
硇砂、乌梅、硼砂、冰片各等份,研末,做成桂圆大小蜜丸,噙化。每次1粒,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