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陈玉峰(1903〜1992),原长春中医学院教授。慢性肝炎,病涉肝、胆、脾、肾四脏。患病日久,正气已伤而邪留不去,故多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证。其虚表现为脾胃气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其实表现为气滞血瘀、胁下积块、湿热未清、水湿内停等。治疗慢肝,宜攻补兼施。因为正虚实因实邪久不留不去所致,如肝郁不舒则脾胃难健,瘀血不去则新血难生,积滞不消则正气难复,对此虚实错杂之证,未有一味纯补,不用驱邪所能治愈者。陈氏主张用药宜小剂缓进,慢慢调理之法,必须时时注意顾护胃气。尝谓:“治久病又如理丝,急则愈坚其结,缓则可清其绪”。慢肝尤不可操之过急。善于化裁古方,用平常之药治愈久病重病。同时要注意病人精神、饮食、生活作息的调摄,综合治疗,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在辨证方面,应根据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将病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四证。其中尤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为多见。
肝郁脾虚证为肝气郁结,木郁克土,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所致,约占本病的半数以上。病人症见胸闷、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善太息、嗳气、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沉细等。治疗本证,多采取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法,应用古方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灵活化裁:
方中木香、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消除肝经郁滞;白术、陈皮、茯苓、麦芽健脾和胃,培补后天之本;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枳壳宽胸利膈;白芍柔肝;柴胡升发少阳之气。药虽平常而配伍精当,疗效较高。陈氏治疗本证,注重疏肝理气与健脾和胃相结合,这既可消除胁肋胀痛,脘闷纳呆等肝郁克脾的症状,又可增进饮食,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达攻不伤正,补不恋邪之效。临床上还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如病人有黄疸、发热时,可加茵陈、板蓝根、大青叶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湿重腹胀呕恶,可加苍术、半夏、竹茹健脾燥湿,和胃止呕;胁痛较剧,可加三七粉、元胡粉冲服,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少气倦怠,可加人参、黄芪,培补元气。
例1于某,男,30岁,工人。
患右胁肋胀痛,倦怠乏力已半年,于1983年1月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u,硫酸锌浊度试验18u,谷丙转氨酶117u。经服西药效果不著,遂请陈氏治疗。自述心烦易怒,善太息,胸闷腹胀,右胁肋胀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时有便溏。查体:精神郁闷,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细。此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处方:
服药一周后胁痛明显减轻,腹胀消失,饮食增加,周身亦觉有力。前方加减继服一个半月后诸症消失,肝功经复查已恢复正常,上班工作。
气滞血瘀证为肝气郁结日久,导致肝血瘀阻所致,多有肝脾肿大。病人症见面黑暗晦、胁肋胀痛或刺痛,胁下有积块,质硬拒按,有肝掌或蜘蛛痣,心烦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沉弦。陈氏治疗本证,采取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方用木香槟榔丸、鳖甲煎丸灵活化裁:
方中青皮、郁金、木香、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当归、川芎、桃仁养血活血化瘀;鳖甲软坚散结,枳实、榔片、厚朴宽中除满,麦芽开胃进食。陈氏对本证的治疗,重视疏肝理气与活血化瘀相结合,这样可使肝气得舒而脾胃得健,瘀血去而新血萌生。方中重视川芎的运用,认为川芎入肝胆经,乃血中之气药,对活血行气、祛瘀生新具有良效。尤善用鳖甲,认为鳖甲入肝脾二经,软坚散结,消痞化积力强,可消除肝脾肿大,并认为生用效果更佳。如病入肝脾肿大质硬明显者,还可加三棱、莪术以增强散结消积之力,继发脾机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而出现肌tt、血衄者,还可加杞果、龟板、藕节等,对增加血小板和止血具有较好疗效。
例2陈某,男,48岁,干部。
患者于1978年开始自觉右胁部胀痛,连及右背部,头晕脘闷腹胀,纳少乏力,不能坚持工作,1979年1月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建议做脾切除术,因本人不同意而出院。同年2月请陈氏诊治。自诉周身乏力,右胁部胀痛,脘闷腹胀,纳呆。查体:面色晦暗,形体消瘦,有肝掌及蜘蛛痣,舌质隐青,脉沉弦。超声波检査:肝较密微波,上界第五肋间,剑突下3cm,脾肋下2.5cm,体积4.Ocm×11.5cm×14cm。钡餐透视: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血常规:白细胞3.4×109/L。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
经加减服20余剂后,各种自觉症状消失,遂将前方减青皮、木香、郁金、桃仁,加党参、厚朴、焦楂、神曲,配蜜丸服用。半年后在某医院复查:食道静脉曲张减轻,脾肿大较前减少,肝功正常,白细胞增至6.4×109/L。至今一般状态良好,坚持正常工作。
(于沧江、陈受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