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三七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名医简介

徐景藩(192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我们在近4年内收治2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先有呕血,继有便血(黑粪)者16%,主要表现为便血者84%。如从病因分析,由于饮食不当引起者45%,劳倦所伤而致出血者44%,两者合计约为89%。

白及三七糊剂

白及粉1.5〜3g、参三七粉1.5〜2g。1日3次或6小时1次,温开水调成糊状内服(按1g粉剂加8ml水的比例),服后半小时内不饮水。血止后继服3日,酌减其量后再服3日。

数十年来,深感其疗效确切。如无参三七,单味白及适当加量,效亦相仿。白及性涩而收敛,常内服疗肺疾,治咳血,但近代已广泛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体会,该药属于“阻遏”止血之品,其止血用途广,不仅限于肺。

凡吐血胃热证,常用清热凉血法,药如黄芩、黄连、大黄、生甘草、赤芍、丹皮等。

便血气虚证,当以益气摄血为要,药如党参、焦白术、炒山药、炙甘草、白芍等,如气虚显著加炙黄芪、当归。山药甘而不温,补而不滞,与黄芪相伍,补气止血而兼“护膜”,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

上述两证均可配用地榆、侧柏叶,以加强止血作用。夹湿者常加陈皮、法半夏;气滞者酌加煨木香、炒枳壳。汤剂应浓煎,每次服量以100〜150ml为宜。

吐血胃热证,如出血过多,常随之而见气血两虚,病机亦每由实转虚,故血热证常为早期证候。多数病人仅见便血,在一定意义上说,脾虚是本,胃热是标。如不谙此要领,对脾虚之证,过用苦寒清热,使脾气更伤,血亦难止。反之,若一见出血,泥于脾虚当补之见,动辄参芪甘温升阳,则尤增血热,亦可导致吐血不止。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