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化瘀为大法,诸虚痰湿亦用之

名医简介

陈景河(1917〜),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虚性眩晕伍用活血化瘀

虚性眩晕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因机体老化,脏腑功能衰减,肝肾亏损,气血虚衰,以致阴精奉上者减少,髓海不充,元神不足,发为眩晕。也可因阳气精华衰落,运血乏力,气血流通不畅,脑失所养,而发是证。单纯补法于理不悖,但其效每每不彰,乃为因虚而致停瘀,须在补虚法中伍以活血化瘀之品,以宣畅经络,助补药恢复脏腑之功能,促进既停之瘀化解。然老年之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因此,用药自当有别。阴虚宜左归丸,阳虚宜右归丸,气虚宜补中益气汤,血虚宜当归补血汤。在这些补方中,皆可佐活血之药,如益母草、红花、川芎、丹参、姜黄、赤芍等。益母草具辛开苦泄之功,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清热解毒,兼有通经利水之效,若血虚停瘀之人,宜小量用之红花秉辛散温通之性,辅益母草活血化瘀,一凉一温,一开一通,祛瘀不伤正,生新作用强。川芎行血中之气滞,气行血行则瘀化,若与益母草、当归合用,愈显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性苦微寒,既能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又能养血安神。姜黄治气滞血瘀,散结气,化瘀积。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血分清热凉血又长于化瘀血,瘀去则气血通畅,诸症复常。临证当视病情选择以上诸药,加入补虚药中则易显其功效。

徐某,男,70岁。头眩昏8年,近1年加重,精神不振,乏力,腰膝酸软,恶闻噪音,口干苦,不欲食,大便2日1次,反复发作,经各医院治疗不效,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检查:体瘦弱,面色苍暗,舌质色淡、边缘有齿痕及瘀斑,脉细无力,问答迟钝。血压14.63/9.31kPa。辨证为气燥津亏,液耗血虚,致阳浮于上,阴竭于下,气血失荣,且因虚而夹瘀。治宜首当大补阴虚,药用甘寒沉潜,使阳附于阴,阴得阳而生化,阴阳调和而气血生矣。继之补虚佐以化瘀。处方:

龟板胶20g、生地15g、山萸肉50g、钩藤20g、北沙参50g、鹿角胶3g、枸杞子10g、盐黄柏5g、知母10g、羚羊角粉1g(另包,分2次冲服)。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诉服2剂后头晕减轻,6剂后自觉有精神,仍有晕眩阵作,面色仍暗,舌边瘀斑,脉无变化,守原方加活血化瘀之品。

益母草50g、虎杖15g、蜈蚣1条。

水煎服,12剂。

补虚兼以除瘀。益母草与虎杖活血清热,化瘀通经,合用功效卓著。蜈蚣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甚速,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尤擅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眩晕肢麻等,与益母草、虎杖同用,则力专效速,通达内外。

三诊:服药12剂,诸症均大减,特别头觉清爽,食欲增进。因久病,苦服汤剂,要求吃丸散剂,遂按原方配制成粉剂,装胶囊内每次白开水送服5g,半年后随访头已不晕。

痰湿眩晕伍用活血化瘀

痰湿性眩晕,由体内运化机能乏力,致湿浊留滞,遇气逆郁热则化为痰涎,阻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蒙闭清窍而致眩晕。所以老年眩晕由痰湿所致者,治在调理运化之能,随证治之,均可佐以活血化瘀之药,因痰湿之邪易粘滞血分,痰瘀紧密相联,故活血湿浊易化,瘀除无留滞之邪,方使经络通畅,升降功能易于恢复。治痰湿之方,有温胆汤、清眩化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依证选方,再佐以活血化瘀药,如郁金、虎杖、益母草、丹参、泽兰、降香等。郁金活血化瘀,有芳香通气之效。虎杖活血止痛,又能清热利湿化痰,得益母草其力尤佳。泽兰活血化瘀,通利经脉又能行水而不伤正。降香散气滞,化浊通经,配伍得当,能收卓效。

刘某,男,66岁。眩晕反复发作多年,每次发作即觉天旋地转,耳鸣欲吐,缓解后头亦不清爽。经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久治不能根除,经友人介绍来诊。检查:面色黑,头晕不敢动,动则欲吐,舌质微青,苔白根部厚腻,舌系带色灰滑,舌下络脉瘀努,脉象沉滑。辨证为中焦失于运化,脾为湿困,气逆化热,灼津成痰,痰浊阻塞窍络,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致清空之窍痰结血瘀而眩晕不已。治宜:舒肝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络。处方:

柴胡10g、白芍25g、陈皮10g、卷柏10g、竹茹20g、枳实10g、川芎10g、益母草20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减轻,6剂眩晕大效。唯头不清爽,体弱乏力,守原方加太子参15g,补虚助清阳之气上升,再服6剂,诸症已平,患者恐病久反复,要求继续治疗,故令其继服12剂以善其后。1年后来治他病,询问眩晕未再发作。

血瘀性眩晕,系血行不畅,经络瘀阻,方书曰: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化,血病影响气,气病影响血,若血行不利,乃产生血之停瘀。凡血之瘀,非活血化瘀不可。因瘀又可致脏腑及局部血供不足,然虽虚亦不能补血,若补之则瘀血日增,反为害更甚,应急以活血化瘀之药活之化之,其疾可望早除。活血化瘀之药,如益母草、川芎、当归、丹参、虎杖、红花、乳香、没药等;再辅以行气消滞之品,如香橼皮、木香,二者均属辛散温通之性,能行气,调中宣滞,加入活血化瘀药中,能调瘀散结,助气帅血行,改善脏腑及局部血供不足。将两组药物配伍合用,所以奏效尤捷。

金某,男,56岁。1年前头部外伤后发生眩晕,头沉伴有隐痛。食欲尚好,二便如常。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某医院诊为脑震荡后遗症。检査:头转动即觉晕重,颜面㿠白,舌苔薄白,舌下络脉怒张,脉沉细有力。辨证为外伤后经络停瘀,治宜活血化瘀兼平肝祛风。处方:

川芎35g、白芷10g、乳香20g、没药20g、蜈蚣2条、菊花15g、天麻10g、甲珠10g、灵磁石50g、神曲10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头觉清爽,隐痛消失,惟头转动时仍有不适,继投原方6剂,三诊已大效,患者要求服药根治,又继服12剂,后函告已痊愈。

陈老认为,促进经络通利,血行流畅,可选二三味药,宜小剂量用之为佳。用活血花瘀之药,对病情针对性要强,辨证要准确,勿须过量,过量易伤人。《本草衍义拾遗》论红花说:多用则破留血,少用则养血,足以为戒。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
2
本条ID:15148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