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不休 柴芎蔓芷汤

名医简介

余瀛鳌(1933〜),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文献学家。

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由于一侧头颅动脉舒缩功能失调,扩张、搏动而致头部偏侧产生疼痛,可以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证候。中医将偏头痛列于“头风”范畴。前人有“新感为头痛,深久为头风”之说,多因肝风或风邪袭于少阳,或肝郁气血壅滞,或因于风痰所致。有些患者可以产生邪郁化热。其证头痛偏重于一侧,可呈搏动性、阵发性疼痛,疼痛的程度不一,痛剧者几不可忍,或反复发作,苦不堪言。有的头痛又以某部如颅部、颞部、眉棱骨部、巅顶部、后枕部等为甚。或头痛兼胀,或痛兼眩晕,甚者有泛恶、呕吐;或化热而见目赤,心烦易躁,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发黄。患者每因劳心、耗力、郁怒、烦急或失于将养,难寐失眠而诱发本病。

前人或谓:左侧偏头痛多属风虚,宜川芎、当归、防风、薄荷等味;右侧偏头痛为痰热,宜用苍术、半夏、黄芩、石膏等药。我青年临证时曾按此法施治,效验并不确切,后曾用散偏汤(柴胡、白芍、川芎、白芷、香附、郁李仁、白芥子、甘草)加减,经治数例,疗效有所提高。近10年余,由于经验的增长,我拟定了一个治偏头痛的通治效方,方名柴芎蔓芷汤:

柴胡8g、川芎15g、荆芥10g、白芷10g、杭芍15g、当归12g、升麻6g、荆芥10g、羌活10g。

头目昏眩、耳鸣者,加甘菊花、枸杞子各12g;头晕、胸闷有痰者,加姜半夏8g,橘红、橘络各5g;巅顶亦痛者,加藁本、羌活各10g;口干、大便偏于燥结者,加瓜蒌12g,生大黄5g;发作时鼻塞,不闻香臭者,加细辛3g,辛夷6g;偏热者,加黄芩、黄连各10g,甚则再加生石膏(先煎)40g。

曾治唐某,女,21岁。右侧偏头痛经常发作已有1年半。发作时头痛较重,情绪甚易激动,有时痛不可忍而哭泣,微有眩晕,间有眼前呈闪光感,眉棱骨微痛,痛时出汗较多,食欲稍减,月经正常,诱发因素不明显(有时因生气或睡眠不安而促使发作),其脉细弦,舌质微红,无腻苔。处以柴芎蔓芷汤加枸杞、甘菊花、薄荷(后下),并以此方加减,服药1个月余(末诊注意调补气血),病获痊愈。

在治偏头痛中有几味重要的止痛药物。

川芎:此药入肝经,王好古谓其有“搜肝风,补肝气,润肝燥,补风虚”之功,但不宜久用,见效后即宜减量。

白芷:有祛风止痛效能,《朱氏集验方》以此药作为治头痛之君药。配合川芎,止头痛效验益著。

白芍:入肝经血分,养血柔肝缓痛。《名医别录》谓其有“通顺血脉”之功,偏头痛属血管性头痛,用之较宜。

蔓荆子:功擅搜风平肝,疏散风热,为唐·孙思邈治疗“头风”之首选药物。患者有头痛脑鸣、泪出者,用之尤宜。血虚有火及胃虚者,蔓荆子宜减量,慎服。

再者,偏头痛还可以配合外治法或针灸治疗。我曾用宋·沈括《梦溪笔谈》所介绍的一个偏头痛外治方:南星、半夏、白芷等份为末,以姜、葱捣烂后,贴于偏头痛1侧之太阳穴,外以纱布固定。临睡前用,次晨取去洗净。从此方之方药组成分析,似适用于偏头痛因于“风痰”所致者。实际上因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偏头痛,用此方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故偏头痛发病,痛甚不可忍者,宜内服外治并进,以提高疗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
2
本条ID:151442
免责声明
1
本站中医方剂内容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2
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3
可能有些药物如犀角,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了保持古方原样,未作更改替换,请自行甄别。
4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idden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