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润而雨知先兆,化瘀活血防中风

名医简介

高濯风(1922〜),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中风一证,纵观文献,多是治重于防。言治者多,言防者略。岂不知,病发而治,难求完璧,能不落后遗症者几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中风先兆绝当重视。立此说者龚云林功莫大焉。他说:“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蠕动,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他认为“肌肉蠕动名曰微风,大指、次指是手太阴、阳明二经,风多着此二经,当预防之。”据临床观察,凡有以下几种体征皆可作为中风先兆,应提高警惕,加以治疗。

1.眩晕无休止之时,舒张压高于13.3kPa,拇指不自主地发生抖动,中指麻木者;年龄40岁以上。

2.口角、颧骨、眼睑一侧或二侧痉挛掣动发作(面神经痉挛者须排除),或有蚁走感。

3.高血压患者,每日或2〜3日1次,自觉一侧或两侧肢体短时麻木,肌肉抽动,挛急,或痛觉减退者。

4.体质肥胖且有高血压,时作恶心感,自觉口中粘腻,或不自主口角流涎,嗜睡。

5.动辄气急,心悸,乏力,自汗,头痛以枕部疼痛为明显,项强,目赤,面赤,两眼视物昏花,脉象沉弦而细。

综合这些先兆之症,主要是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其病机系肝阳上亢,营卫瘀滞,即《素问》“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亦即丹溪所言:“麻为气虚,木为湿痰败血”之机理。治当活血化瘀为主,平肝熄风为辅,方用二丹饮(自拟)。

丹参30g、丹皮12g、川芎9g、赤芍15g、红花9g、夏枯草30g、川牛膝30g、钩藤15g、豨莶草15g、珍珠母30g。

水煎2次分服,早晚服。

加减法:头痛眩晕眼花重者加天麻10g,茺蔚子15g;面赤目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溲黄赤者加龙胆草6g,白薇6g;项强,口角流涎者加葛根15g,半夏9g,竹茹9g,地龙9g。

用上述方药系统观察236例中风先兆患者。

236例中男性158例,女性78例。其中干部144例,工人74例,农民18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5岁,一般45〜65岁之间。发病最长1〜3年,最短者3个月。予服中药,观察脑血流图、血脂3项、血压及症状改善情况。服药后脑血流图对比看,服药前患者的平均数指标不正常,流入时间延长,主峰角增大,波幅减低,流入速度指标减少,血管阻力指数增加,与服药后的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可以推断这种活血熄风治法,对血管紧张度和血管弹性以及血液粘度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对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作用。以胆固醇下降最为理想。显效156例占66.1%,好转65例占27.5%。高血压全部病例皆下降1.99〜2.67kPa,达到安全幅度,总有效率90%。

中风先兆,非中风可比。从宏观而言,今活血化瘀法,是治“未病”;从微观而言,亦是已病。前哲建瓴汤治高血压之效果已为国内公允,但易于复发,其不尽如人意处是:潜镇有余,活动不足。对高血脂未能控制,高血脂是导致血瘀证的主因。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血液粘度,改善脂质代谢功能紊乱,调节血液循环的障碍,或解除血管痉挛,或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
2
本条ID:15138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